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陈嘉庚生平事迹观后感总汇(2)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20世纪50年代初,曾有一位厦门一中毕业的林学钦,他说去上陈嘉庚先生创办的“私立集美水产航海学校”,是从“浮屿”汽车站,搭乘一辆破旧不堪的木壳大客车,到高崎渡口,再转乘小舢舨过渡到集美的。他总幻想(“期望”在当时是“幻想”层面的企求):厦—集之间,要能有一条便捷陆上通道,多好!

陈嘉庚生平事迹观后感总汇86条


1951年初,厦门市人民政府组织各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着手进行实地勘测,制订厦门海堤筑堤方案,经呈报国务院批准。修建厦门海堤是陈嘉庚先生在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大会上提出的建议,为此,陈毅元帅三次上书毛泽东主席,毛主席亲自批准。
当时修筑海堤,没有现代化机械,海峡惊涛骇浪,空中又有蒋机袭扰,生活保障也较困难。但广大干部、群众的政治热情很高,成千上万的建设者脚踏惊涛骇浪,肩挑手扛填海造堤,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这一人间奇迹,形成了“爱国爱乡、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移山填海、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海堤精神,在厦门建设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厦门高集海堤是我国第一条用花岗岩筑成的跨海长堤,全长2212米,顶宽19米。于1953年6月17日动工,1955年9月竣工,1953年10月3日通车。先通汽车,1957年2月鹰厦铁路铺轨完成后,火车、汽车可同时通行。为便于海上交通,在该堤靠近高崎一端的深水段,设有一孔宽15米的航道,供小型汽轮和渔船通过。
厦门海堤从根本上改变了厦门孤岛交通不便的状况,为厦门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历史性作用,成为厦门最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人文景观。
随着厦门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厦门海堤已不再是厦门人进出岛的唯一通道了。厦门大桥、海沧大桥,以及集美大桥、杏林公铁大桥和翔安隧道等跨海通道相继建成通车,进出岛的交通压力得到极大的缓解,这也为厦门海堤改造创造了条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