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的观后感汇聚(24)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我们这个社会一直都呈现出让人眩晕的高速发展,无数大戏的幕布不断的拉开,让人目不暇接;天使和魔鬼交替出现,让人心浮气躁,几乎每天都有最新的话题在报纸上、在杂志上,在电视上,特别是在网络上形成大规模的讨论,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现在几乎是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学”,这不奇怪,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它日渐复苏并走向强大的时候,必然会回过头去审视自己的文化,必然想从自己的文化中找出支撑自己走向强大之路的力量,同时也要向全世界宣示自己这种强大的文化必然性,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在喧嚣的讨论中,在激烈的辩争中,关于四书五经我听得很多,关于国学启蒙我听得很多,关于国学进入义务教育体系我听得很多,因此而特别火起来的《百家讲坛》对国学的宣讲我也听到很多,但是我却很少听到“国史”二字,仿佛我们这些“国学”精粹,只是我们的先人们在山里挖出的一堆金子,一代一代的传到我们手里的物质财富而已,而不是一种和国家、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的文化财富,我不明白,不读国史,不知道这些“国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不知道这些“国学”的生成的土壤的质地的人们,能够真正读懂“国学”、继承“国学”,传播“国学”和光大“国学”吗?今天在读丹纳的《艺术哲学》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史学家和批评家对艺术(一般我们可以认为诗歌、雕塑、绘画、建筑、音乐是、艺术的五大门类)的理解有这样的说法:“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的最后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我觉得这样的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国学”的理解、继承、运用和发场光大。
读罢老先生的书,才发现以前脑子里的中国历史全然是支离破碎的一堆残砖断瓦,不见地基,亦不见墙体,更不见屋檐,由此自己那点可怜的“国学”知识,亦不过是一些断章取义的残汤剩水罢了。
但是在喧嚣的讨论中,在激烈的辩争中,关于四书五经我听得很多,关于国学启蒙我听得很多,关于国学进入义务教育体系我听得很多,因此而特别火起来的《百家讲坛》对国学的宣讲我也听到很多,但是我却很少听到“国史”二字,仿佛我们这些“国学”精粹,只是我们的先人们在山里挖出的一堆金子,一代一代的传到我们手里的物质财富而已,而不是一种和国家、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的文化财富,我不明白,不读国史,不知道这些“国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不知道这些“国学”的生成的土壤的质地的人们,能够真正读懂“国学”、继承“国学”,传播“国学”和光大“国学”吗?今天在读丹纳的《艺术哲学》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史学家和批评家对艺术(一般我们可以认为诗歌、雕塑、绘画、建筑、音乐是、艺术的五大门类)的理解有这样的说法:“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的最后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我觉得这样的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国学”的理解、继承、运用和发场光大。
读罢老先生的书,才发现以前脑子里的中国历史全然是支离破碎的一堆残砖断瓦,不见地基,亦不见墙体,更不见屋檐,由此自己那点可怜的“国学”知识,亦不过是一些断章取义的残汤剩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