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普宁塔观后感聚集(5)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承德外八庙普宁寺导游词1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清朝末年,普宁寺随着清政府的衰落而衰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盗走大量珍贵文物和佛像。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从外八庙盗走大小金、银、铜佛143尊,殿内用品120件,匾额四块,丹珠尔经、甘珠尔经等13部,其中有的经籍用金字书写,珍珠装饰。1948年承德解放,人民政府成立了外八庙管理处,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的普宁寺进行维修和保护,对濒临倒塌的大乘阁等建筑进行落架修复,使之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1961年普宁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进驻喇嘛,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普宁寺系承德外八庙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这里群山环抱,形胜优越,气候绝佳,山水兼有北雄南秀之美。清朝政府在这里兴建了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佛教建筑群,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成为仅次於北京的全国第二个政治中心,它融汇了我国多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使承德成为一座以园林和寺庙著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外八庙修建於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l7l3-l780年),由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和罗汉堂等11座寺庙组成,这11座寺庙分外八处受北京雍和宫管辖,得名“外八庙”。其中以普宁寺最为完整、壮观。
普宁寺建於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外八庙中较大的寺庙建筑群。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普宁寺。淆政府希望边疆人民“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取名“普宁寺”。
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四座白色喇嘛塔。
清朝末年,普宁寺随着清政府的衰落而衰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盗走大量珍贵文物和佛像。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从外八庙盗走大小金、银、铜佛143尊,殿内用品120件,匾额四块,丹珠尔经、甘珠尔经等13部,其中有的经籍用金字书写,珍珠装饰。1948年承德解放,人民政府成立了外八庙管理处,对断壁残垣、满目疮痍的普宁寺进行维修和保护,对濒临倒塌的大乘阁等建筑进行落架修复,使之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1961年普宁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进驻喇嘛,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