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在困难中成长的观后感整理(3)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阿廖沙在重重苦难中坚强地成长,懂得了仇恨。
而我们,生活在和谐社会的幸福孩子,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呢?
在苦难中成长——《童年》读后感(二)
读了《童年》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高尔基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所经历的种种痛苦与磨难,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在困难中成长的观后感整理86条


我们的小主人公阿廖莎·彼什可夫(高尔基的乳名)在小说中出现的时候,适逢其父病逝,但他年仅三岁,还不懂事,不知道丧父的悲痛。外祖母把阿廖莎和她母亲接到尼日尼城的外祖父家中。由于家境贫寒,当阿廖沙到了上学的年龄时,他只得穿上母亲那双有大有重的皮鞋,外祖母那件又脏又旧的外套,黄色的衣衫和散腿的裤子去上学,这样一身五颜六色、极不协调的装束,引来同学的嘲笑,有的同学还给他起外号。和阿廖莎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穿着的全是新衣服,有的还是高档次的衣服,想到这儿,我不禁有些惭愧。虽然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但是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拣四,有些衣服穿得次数多了就不愿再穿了,现在想想,这种行为真是不应该。
阿廖莎能够上学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上学,他只得捡破烂换钱。每逢不上学的日子,他就一大早起来,背着一个大布带,走街串巷,捡一些破布头,烂纸片卖给加工厂,运气好时也只能有半个卢布的收入,当运气不好时,阿廖莎上学的事也就没有了着落。这种街头生活,使他结识了一批天真、正直的穷孩子,他们行动一致,配合默契,患难与共,结下了深厚的友情。阿廖莎想上学都这么难,而我们现在上学什么也不用担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美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学习呢?捡破烂换来的钱,成了阿廖沙学费的来源,但是学校里那些有钱人并不理解阿廖沙的.行为,反而嘲笑他,说他身上有“臭”味,而我觉得,并不是阿廖沙的身上有“臭”味,而应该是那些有钱人的孩子品质差,有一股内在的“臭”味。面对别人的嘲笑,阿廖沙并不在乎,而是把别人的嘲笑变成催促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