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七精神的观后感总汇(3)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第四展厅,介绍了工人运动的恢复和再遭摧残。
第五展厅,主题为永恒的纪念。让我们回忆那段历史。
第六展厅,介绍了二七塔今昔。主要讲二七纪念馆的建造。其中,王辉、林乐义就是二七纪念馆的建造者。
第七展厅,主题为城市记忆。介绍了郑州的过去和现在!
第八展厅,主题为继往开来。二七纪念馆也迎来了很多外来同胞前来参观。还有一些二七纪念馆举行的活动。其中,我看到了有我们学校举办的“祖国在我心,红色教育启动仪式”的活动!
参观完二七纪念馆,当时的事情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看到京汉铁路工人们的斗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八月一日》观后感1
0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那个日子对于中国的意义已不用赘叙。年年,我们都在反复咀嚼。这部以“8月1日”命名的影片其实已经标示出自己是一部重读历史之作。
8月1日,已经被读了80年,这其间有足够多的发现感悟,被不同的人记录、抒发。使之保持着持久的魅力。电影的一次重要重读发生在1981年,它的记录者是著名电影导演汤晓丹。今年的重读是由同样以8月1日这个日子命名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来完成的。
1927年,是中国革命史上血雨腥风、急转直下的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痛苦抉择的一年,“八月一日”则是不得不做出的最后抉择的重要“转折点”。在这种历史的紧要关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几位重要成员,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从各自的认识出发,思考着当时的“时局”,做出各自的判断。影片《八月一日》坚持唯物史观,从历史的真实出发,在艺术表现上既没有简单化地给陈独秀冠以“机会主义、投降主义”的“标签”,也没有对后来犯了严重错误的李立三、张国焘等以“先知先觉性”的暗示,而是重新挖掘史料、真实再现了革命受挫对他们自身的戕害,以及他们出于对革命高度负责而产生的巨大焦虑和长远忧虑,譬如中央政治局成员关于“要不要武装反抗”的争辩、起义前两日张国焘的反复等。尤其可贵的是影片着力塑造了周总理、贺龙、朱德的光辉形象,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