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观后感两百字总汇(2)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苏州的文化了解了一些,希望下次我还能再来!
苏州博物馆观后感
粉墙黛瓦,清新雅洁;古色古香,江南情怀。在20xx年9月上午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来到了我仰慕已久的苏州博物馆。到苏州去看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建筑,今天终于得以实现。
这时我的眼中:苏州博物馆苑如一个楚楚动人的江南女子,端庄而秀丽的欢迎我的到来。我再次想起了“大艺术书房”系列图书之《贝聿铭谈贝聿铭》主编肖关鸿先生所说,希腊缪斯之神走向我们:“走向社会,走向公共空间,走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艺术不再是祭品,不再是象牙塔,也不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缪斯也由女神变成了平民。”在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之初,就如同装满传统文化经典的艳丽绣线,在承载现代科学文化信息的绣布里织出出了一幅“传统苏州”和“现代苏州”相融合的“双面绣”。在这个有着众多著名古典建筑的“文化圣地”中,建一座21世纪的新馆建筑,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贝聿铭先生用“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的理念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当代建筑设计领域中,贝聿铭先生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公众熟知的建筑大师,是跻身于世界建筑师行列的唯一华人,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艺术之一。
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广州,祖辈是苏州望族,童年时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著名园林——狮子林渡过。20世纪30年代中期,贝聿铭先生远赴美国学习建筑。在几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贝聿铭先生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作品达70余项,获各类奖项50余次,1983年,他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茨克奖”。他在美国设计许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楼等,在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伊朗、中国北京、香港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公共建筑。贝聿铭先生多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使世界各地众多贝式建筑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苏州博物馆观后感
粉墙黛瓦,清新雅洁;古色古香,江南情怀。在20xx年9月上午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来到了我仰慕已久的苏州博物馆。到苏州去看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建筑,今天终于得以实现。
这时我的眼中:苏州博物馆苑如一个楚楚动人的江南女子,端庄而秀丽的欢迎我的到来。我再次想起了“大艺术书房”系列图书之《贝聿铭谈贝聿铭》主编肖关鸿先生所说,希腊缪斯之神走向我们:“走向社会,走向公共空间,走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艺术不再是祭品,不再是象牙塔,也不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缪斯也由女神变成了平民。”在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之初,就如同装满传统文化经典的艳丽绣线,在承载现代科学文化信息的绣布里织出出了一幅“传统苏州”和“现代苏州”相融合的“双面绣”。在这个有着众多著名古典建筑的“文化圣地”中,建一座21世纪的新馆建筑,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贝聿铭先生用“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的理念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当代建筑设计领域中,贝聿铭先生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公众熟知的建筑大师,是跻身于世界建筑师行列的唯一华人,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艺术之一。
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广州,祖辈是苏州望族,童年时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著名园林——狮子林渡过。20世纪30年代中期,贝聿铭先生远赴美国学习建筑。在几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贝聿铭先生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作品达70余项,获各类奖项50余次,1983年,他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茨克奖”。他在美国设计许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楼等,在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伊朗、中国北京、香港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公共建筑。贝聿铭先生多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使世界各地众多贝式建筑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