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文章观后感精选(5)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其二,在一个充斥着游戏和选秀节目的泛娱乐化时代,央视能开创这样一档相对高端的谈话节目,让人静下心来聆听榜样人物的演讲,共同分享对生活、生命的感悟,哪怕时间段不够好,收视率不够高,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大众需要通过休闲娱乐的方式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但这些“快餐文化”不能给人多少思想启迪和审美享受,对一个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作用也不大。
以莫言为例,做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在接受瑞典国王颁奖时为全球所瞩目的热度,似乎并未保持到国内,像有些一夜成名的歌星那样大红大紫,到处做节目、出镜头——虽然他本人很低调,没有这样的奢望。但多给文学开辟一些平台,让作家有更多话语权,却是倡导精英文化的应有之义。例如,国内许多有影响的电视访谈节目,访谈对象多是娱乐明星,很少出现作家和编剧的身影;有关文学和读书的栏目更如凤毛麟角。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栏目,就可以做一个莫言作品赏析系列节目,也可请莫言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人生感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他作品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
杨振宁传读后感1
《杨振宁传》增订版是一部实在不可多得的好书,这部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品,华中科大物理教授杨建邺撰写的杨振宁这位科学巨人的生平足迹,生动地描绘了这位科学伟人成长的过程以及从事科研工作的每一个片断和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
杨振宁对当代物理学的贡献,既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关于杨振宁的功业尽人皆知,相关文献、资料、风评俱在,在此,我只谈谈读这本书后的感受和感动!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贡献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第一人,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在科研之余大量地从事改变“中国人不如他人”的观念,而且毕生在做这项工作,他1999年后一直住在清华,亲手建立了清华高等研究院,广邀国内外顶尖的科学家来华讲学,带研究生,在国内各高校游说,以80多岁的高龄为科学兴邦奔走呼唤,其拳拳爱国之心和人文情怀令人景仰。用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陈方正的话说:“宇称不守恒”理论、“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应该再次获诺贝尔奖),都是理论物理的科研成果,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至今没有应用的意义,它的意义主要是思想和文化上的。的确,我们从杨振宁的著述、演讲中不难看出,他讲得最多的是科学发展史,科学家的故事以及当代科学领域的相互渗透以及相互作用,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影响,是普通人听了都能领悟其中道理的东西,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和氛围,这种影响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十分深远的"。
以莫言为例,做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在接受瑞典国王颁奖时为全球所瞩目的热度,似乎并未保持到国内,像有些一夜成名的歌星那样大红大紫,到处做节目、出镜头——虽然他本人很低调,没有这样的奢望。但多给文学开辟一些平台,让作家有更多话语权,却是倡导精英文化的应有之义。例如,国内许多有影响的电视访谈节目,访谈对象多是娱乐明星,很少出现作家和编剧的身影;有关文学和读书的栏目更如凤毛麟角。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栏目,就可以做一个莫言作品赏析系列节目,也可请莫言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人生感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他作品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
杨振宁传读后感1
《杨振宁传》增订版是一部实在不可多得的好书,这部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品,华中科大物理教授杨建邺撰写的杨振宁这位科学巨人的生平足迹,生动地描绘了这位科学伟人成长的过程以及从事科研工作的每一个片断和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
杨振宁对当代物理学的贡献,既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关于杨振宁的功业尽人皆知,相关文献、资料、风评俱在,在此,我只谈谈读这本书后的感受和感动!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贡献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第一人,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在科研之余大量地从事改变“中国人不如他人”的观念,而且毕生在做这项工作,他1999年后一直住在清华,亲手建立了清华高等研究院,广邀国内外顶尖的科学家来华讲学,带研究生,在国内各高校游说,以80多岁的高龄为科学兴邦奔走呼唤,其拳拳爱国之心和人文情怀令人景仰。用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陈方正的话说:“宇称不守恒”理论、“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应该再次获诺贝尔奖),都是理论物理的科研成果,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至今没有应用的意义,它的意义主要是思想和文化上的。的确,我们从杨振宁的著述、演讲中不难看出,他讲得最多的是科学发展史,科学家的故事以及当代科学领域的相互渗透以及相互作用,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影响,是普通人听了都能领悟其中道理的东西,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和氛围,这种影响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十分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