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轨道观后感精选(6)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地铁的建设也花费了太多物力。纪录片中提到,每公里地铁造价近10亿元,挖掘隧道的盾构机高达5000万元人民币。在修建中,最为主要的是有关文物的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头顶的古建,设计师为这条新修的线路选定了一种首次应用于北京的施工方案,这很好的体现了在工程中的一种富有人情的气息。工程并不是冷血无情的,它更多的是为我们服务,为我们提供方便,同时并不会为这些去破坏祖先留给我们的美好遗产。另外,在工程中,曾经有一个技术难题要求地面沉降不能超过3毫米。3毫米看似是很小的距离,可是在一项工程中,小小的3毫米可以带来重大的失误和灾祸。在北京地铁的建设中,如果地面沉降大于3毫米,就会导致轨道变形。列车经过时就必须减速行驶,这会使交叉线路的运营带来极大混乱。可见工程需要极大的缜密性。
看完这一集《超级工程》,在领略到了北京地铁网络的神奇与浩大的同时,我感到自豪与激动,也让我对有关工程的内容产生了极大兴趣。我想我会在课下的时间里再去看看其它四集,继续感受工程带给我的震撼。
超级工程观后感3
《超级工程》第三季首轮播放。第三季以农业、能源、交通、中国制造、城市的24小时为分集主题,讲述那些维系国家经济运转的超级工程。在越来越宏大的主题演变中,体现出贴近百姓日常生活的雄心。
在《超级工程》第三季中有不少十分珍贵的镜头。在讲述能源的一集中,摄制组拍摄到了一个用1800吨炸药炸开煤矿的震撼镜头,收录了神秘的可燃冰的画面,更是赶在核电站安装核燃料棒前进入其中,采集到宝贵的核电站内部画面。拍摄这些画面,除了提供视觉上的震撼和鲜为人知的现场场景外,更是为了展示对中国能源现状与未来的思考。
中国如何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2%的人口?这本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超级工程。纪录片的镜头从古老的哈尼梯田开始,转到东北农场防虫害时的高强度航化作业现场,再到袁隆平研究的海水稻……从自给自足式的古老农耕方式,到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再到探索优良育种,为了说清中国老百姓手中那“一碗饭”背后的超级工程进化史,纪录片将中国粮食的过去、现状与未来一一铺开,有充满趣味的知识普及,也有对当下所面对的挑战的思考。
看完这一集《超级工程》,在领略到了北京地铁网络的神奇与浩大的同时,我感到自豪与激动,也让我对有关工程的内容产生了极大兴趣。我想我会在课下的时间里再去看看其它四集,继续感受工程带给我的震撼。
超级工程观后感3
《超级工程》第三季首轮播放。第三季以农业、能源、交通、中国制造、城市的24小时为分集主题,讲述那些维系国家经济运转的超级工程。在越来越宏大的主题演变中,体现出贴近百姓日常生活的雄心。
在《超级工程》第三季中有不少十分珍贵的镜头。在讲述能源的一集中,摄制组拍摄到了一个用1800吨炸药炸开煤矿的震撼镜头,收录了神秘的可燃冰的画面,更是赶在核电站安装核燃料棒前进入其中,采集到宝贵的核电站内部画面。拍摄这些画面,除了提供视觉上的震撼和鲜为人知的现场场景外,更是为了展示对中国能源现状与未来的思考。
中国如何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2%的人口?这本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超级工程。纪录片的镜头从古老的哈尼梯田开始,转到东北农场防虫害时的高强度航化作业现场,再到袁隆平研究的海水稻……从自给自足式的古老农耕方式,到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再到探索优良育种,为了说清中国老百姓手中那“一碗饭”背后的超级工程进化史,纪录片将中国粮食的过去、现状与未来一一铺开,有充满趣味的知识普及,也有对当下所面对的挑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