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吴道子作画观后感集合(5)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
二、人物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读书精神和文学素养对苏东坡影响很大,他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为他日后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嘉佑元年(1056年),21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其只得第二。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苏轼入朝为官之时,正是王安石开始变法之时。苏轼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上书反对,他的见解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期间苏轼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人狱。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神宗驾崩后,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起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此后他几经起落再贬至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元符三年(1101年)徽宗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享年66岁。
二、人物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读书精神和文学素养对苏东坡影响很大,他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为他日后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嘉佑元年(1056年),21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其只得第二。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苏轼入朝为官之时,正是王安石开始变法之时。苏轼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上书反对,他的见解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期间苏轼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人狱。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神宗驾崩后,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起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此后他几经起落再贬至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元符三年(1101年)徽宗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享年6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