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戏剧与方言》观后感汇编(19)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我由此而感动,由此爱上了“胡普伢”这个敢爱敢恨的角色。
如果说,唱腔、曲调和旋律是戏曲的生命主体和灵魂,那么可不可以说,语言是戏曲的肌肤?戏曲本应就是方言的艺术,所以戏曲艺术的活力和生命力的不断更新成长在于持续吸收、丰富它的语言。偏离一下话题,我认为小说艺术的语言魅力也在于语言的特质,比如老舍的小说使用的是简洁通俗而富有诗意的老北京方言,而曹乃谦的小说是烟火味浓郁的山西雁北方言,方言中包含着人类隐秘的生活、生存信息,民谣、顺口溜、俗语、谚语、俚语甚至黑话、浑话等极大地丰富了戏曲的语言,一部优秀的戏曲也是语言的狂欢。在我看来,戏曲艺术美学的原始意味——不仅在于配乐配器(这部戏的开场锣鼓非常震撼人,无名的震撼,有傩戏的气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本土性、民间性。在《胡普伢》中,我欣喜地听到了耳熟能详的“母语”,它们是流传在皖西南民间的言语信息,我们最亲密的“语言襁褓”,流传或即将慢慢消失的安庆本土的俗语、俚语等。

《戏剧与方言》观后感汇编50句


比如戏中三姨太说的“清唏鬼叫”这个俚语,确实让人感到亲近,戏中还颇有意思地出现了太湖方言,在第三场戏中,胡普伢拜见师傅蔡仲贤“自报家门”时说的一句:“小女子胡普伢,今年十六岁。老家在驮龙山胡家畈,太湖人呐。”引起了现场观众,尤其是太湖观众的会心欢笑。所以,我个人认为——或许是一种独特的欣赏体验,观看一部地方戏曲就是身处母亲的怀抱中,体验那重返童年摇篮时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有理由相信,大型新创黄梅戏《胡普伢》在经过不断地打磨和时光的检验之后,一定会成为黄梅丛中一朵经典之花!
《胡普伢》观后感2
观看《胡普伢》给我带来了一连串的惊喜,也可以说是惊讶。观看的全过程“不犯困”,人是紧张着的",精神是亢奋的。毫无疑问,《胡普伢》是一部新时代有着创新精神的黄梅大戏。诚然,《胡普伢》是一部现场演出的大型新创黄梅戏,但我在剧场观看的时候却产生了一种看电影的奇特感觉,这不是一种错觉,这是一种真实的带着些许奇幻色彩的真实感受。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这是它巧妙而新颖的结构所产生的效果。其一、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以故事主人公胡普伢回忆的方式向我们娓娓“讲述”,画外音在开场及相关时间节点时的出现,尤其是在尾声,老年的胡普伢带着一个孩子出现在舞台的聚光灯下现场深情讲述时,让人不禁陷入一种回忆的氛围中。在这部戏里,包含着两个“叙述”层次,一是主人公胡普伢的讲述,二是围绕着胡普伢的艺术生命和个人幸福追求的跌宕起伏的精彩演绎(这是主戏),而作为观众,我们又在戏外观看整部戏,这种戏里套戏的结构确实丰富了欣赏的层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