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新闻观后感细选(2)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电影的主题就是印度版的“孟母三迁”,为了孩子能进名校,几度搬家,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当然最终也“如愿以偿”。当今社会我们更多的是重知识而轻德育,我们嘴里所谓“起跑线”都是希望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从而忽略了为人父母的起跑线,我们的个人成就、金钱实力或许已不可提升,但是我认为父母的起跑线是德育的起跑线,而非物质的"。例如王思聪,中国首富的儿子步入社会时父亲给了5个亿说道,自己出去折腾,不行了就回来继承家业。就算你的小孩从小和他站在一条起跑线上,可是小孩的将来你给不了。片中男主很经典的一句话“我想做一个好父亲、也想做一个好丈夫,但是我得先做一个好人”。是啊!只有做一个好人你在孩子面前德育的起跑线才能带着孩子一起前行。当今社会的企业家大多是60后,70后,当中有大部分是文盲,老干妈的陶华碧名字都不会写。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知识的同时重德育。德育才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也是决定孩子未来成就的基础,在校园这片本应是天真无邪的净土,却也难以免俗。父母除了要关心孩子在校的成绩如何,更要关心孩子心中的感受。
喜欢文字,有事没事喜欢无病呻吟,来到简书。希望结识更多喜欢文字的人,大家一起分享彼此的无病呻吟。
《人生七年》观后感1
当我看到《人生七年8》的最后一幕,一个长镜头慢慢地从老Tony身上离开,那个记载了他童年、青年的生活并且一度荒废的赌马场的新模样逐渐清晰,成为伦敦奥运会的主运动场的时候,时间的魅力聚焦在了这个小时家境贫寒、父母离异,现在生活美满、子嗣绕膝的老头身上。我体会到,这56年的时光映照在了这14个人的身上,是多么神奇。
准确的说,这并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这是一个系列片。在1963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为BBC拍摄了一部名叫《人生七年》的纪录片,他们挑选了来自伦敦的14个7岁的儿童,采用每7年跟踪拍摄的方式,通过跟踪他们的人生轨迹,来研究英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阶级凝固的问题。到2012年,这个电影系列走过了56个年头,然而,导演达到目的了吗?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知识的同时重德育。德育才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也是决定孩子未来成就的基础,在校园这片本应是天真无邪的净土,却也难以免俗。父母除了要关心孩子在校的成绩如何,更要关心孩子心中的感受。
喜欢文字,有事没事喜欢无病呻吟,来到简书。希望结识更多喜欢文字的人,大家一起分享彼此的无病呻吟。
《人生七年》观后感1
当我看到《人生七年8》的最后一幕,一个长镜头慢慢地从老Tony身上离开,那个记载了他童年、青年的生活并且一度荒废的赌马场的新模样逐渐清晰,成为伦敦奥运会的主运动场的时候,时间的魅力聚焦在了这个小时家境贫寒、父母离异,现在生活美满、子嗣绕膝的老头身上。我体会到,这56年的时光映照在了这14个人的身上,是多么神奇。
准确的说,这并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这是一个系列片。在1963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为BBC拍摄了一部名叫《人生七年》的纪录片,他们挑选了来自伦敦的14个7岁的儿童,采用每7年跟踪拍摄的方式,通过跟踪他们的人生轨迹,来研究英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阶级凝固的问题。到2012年,这个电影系列走过了56个年头,然而,导演达到目的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