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六大支架观后感汇编(4)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我们可以在美术活动后,将游戏材料投放于美工区,让孩子们饭后、离园时间进行反复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将幼儿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感兴趣的并且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内容投放于相应的区域中。
最后,材料还必须可操作性。幼儿是好动的,我尽量为幼儿提供一些可以动手操作的游戏材料,而不是只能看不能动的摆设品。我在班级中开辟了图书角,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图书和纸张画笔,请幼儿看看讲讲,也可将自己听到的故事制作成连环画,幼儿可以用它排一排图片顺序,猜一猜故事内容,相互讲讲故事中的情节,这样一来,幼儿能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
课程游戏化心得体会4
通过本次培训,我认识到集体教学活动主题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发生,二是教师依据课程或者学科知识以及幼儿发展的需要而进行预设。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发现主题。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常常会发现一种常见物品的其他玩法,注意力由此转移到新的玩法中,乐此不疲。例如,有时候我在观察幼儿游戏时发现,本来在美工区给瓶子进行彩绘的幼儿突然都蹲在地上玩起了瓶子。原来幼儿发现不同的瓶子掉在地上后滚动的轨迹不一样,有的沿着直线滚动,有的却会“转弯”,呼朋唤友引得其他区域的幼儿都放弃了自己正在进行的游戏,都玩起了瓶子。
集体教学活动“好玩的瓶子”顺势而生了。幼儿收集了多种形状的瓶子,在活动中探索各种瓶子的滚动轨迹并记录下来,孩子们交流后发现,薯条罐、可乐罐、啤酒罐都沿着直线滚动,而酒瓶、矿泉水瓶会自己拐弯,尤其是“特种兵”饮料瓶子转的弯更大,“好像在画圆圈”。在比较中,大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口和底一样大的瓶子(圆柱体)基本会沿直线滚动,口和底不一样大的瓶子会转弯,口和底相差越大转的弯也越大。
游戏中生成的集体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了“跟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特点。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观察幼儿,发现他们的兴趣点以及其中的教育价值,确立发展性目标,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玩具材料、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解决游戏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最后,材料还必须可操作性。幼儿是好动的,我尽量为幼儿提供一些可以动手操作的游戏材料,而不是只能看不能动的摆设品。我在班级中开辟了图书角,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图书和纸张画笔,请幼儿看看讲讲,也可将自己听到的故事制作成连环画,幼儿可以用它排一排图片顺序,猜一猜故事内容,相互讲讲故事中的情节,这样一来,幼儿能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
课程游戏化心得体会4
通过本次培训,我认识到集体教学活动主题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发生,二是教师依据课程或者学科知识以及幼儿发展的需要而进行预设。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发现主题。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常常会发现一种常见物品的其他玩法,注意力由此转移到新的玩法中,乐此不疲。例如,有时候我在观察幼儿游戏时发现,本来在美工区给瓶子进行彩绘的幼儿突然都蹲在地上玩起了瓶子。原来幼儿发现不同的瓶子掉在地上后滚动的轨迹不一样,有的沿着直线滚动,有的却会“转弯”,呼朋唤友引得其他区域的幼儿都放弃了自己正在进行的游戏,都玩起了瓶子。
集体教学活动“好玩的瓶子”顺势而生了。幼儿收集了多种形状的瓶子,在活动中探索各种瓶子的滚动轨迹并记录下来,孩子们交流后发现,薯条罐、可乐罐、啤酒罐都沿着直线滚动,而酒瓶、矿泉水瓶会自己拐弯,尤其是“特种兵”饮料瓶子转的弯更大,“好像在画圆圈”。在比较中,大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口和底一样大的瓶子(圆柱体)基本会沿直线滚动,口和底不一样大的瓶子会转弯,口和底相差越大转的弯也越大。
游戏中生成的集体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了“跟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特点。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观察幼儿,发现他们的兴趣点以及其中的教育价值,确立发展性目标,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玩具材料、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解决游戏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