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人生的观后感精练(17)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且活着并不只是为了生存而活着!
《人生七年》观后感3
《人生7年》BBC的神级纪录片,它以纪实访谈的情势跟踪采访了104名来自不同阶级的孩子,包括富人、中产、普通和底层,从7岁开始,每隔7年,1直到他们56岁。这些人中,有人注定成功,有人逆袭,有人平淡生活,也有人在成长中迷失了自己。不过这部片子最令我震动的是,贫富阶级巨大的观念差别。
富人之所以延续富,穷人之所以很难翻身,与其说是由于钱,不如说是由于观念和眼界。7岁的时候,这类巨大的理念差异久开始显现,富人的孩子普遍有目标、知道自己未来一定会念大学,而穷人的孩子更多是斟酌自己未来做甚么样的工作,有些乃至不知大学是甚么。
14岁的时候,富人家的孩子都上了自己预计上的中学,对未来也有了更清晰的计划,念法律、从政。而穷人的孩子虽然也在继续念书,但是对未来只有模糊的概念,比如幸福地活着。
21岁的时候,富人家的孩子几近都实现了自己7岁时的欲望,念牛津、剑桥,明白自己要承当更多的社会责任。而穷人家的孩子已开始工作,成为工人,对未来照旧没有甚么计划。
除目标和计划,金钱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富人的孩子普遍明白钱的重要性,知道钱是实现欲望、抵抗风险的一种工具,而穷人的孩子,大部份表示自己不在意钱,认为钱对生活而言其实不重要。
《人生七年》观后感4
看书累了,我喜欢看看记录片,那是另一种读书。
昨天看了纪录片《人生七年》,看完后感概万千。
片子是英国格拉纳电视台拍摄的,选择了来自英国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14位7岁的孩子,每隔七年一拍,记录他们的想法和生活。从7岁到56岁,跨越半个多世纪,记录了他们的大半辈子。而这14个孩子的未来,精英家庭出身的孩子无一例外的过着优渥的生活;三个中产家庭的男孩,仅有一位进入牛津大学,其余两位仍旧中产;而那几个来自于底层社会的孩子,年老的他们无一不做着普通的底层劳动,甚至与失业相伴。
《人生七年》观后感3
《人生7年》BBC的神级纪录片,它以纪实访谈的情势跟踪采访了104名来自不同阶级的孩子,包括富人、中产、普通和底层,从7岁开始,每隔7年,1直到他们56岁。这些人中,有人注定成功,有人逆袭,有人平淡生活,也有人在成长中迷失了自己。不过这部片子最令我震动的是,贫富阶级巨大的观念差别。
富人之所以延续富,穷人之所以很难翻身,与其说是由于钱,不如说是由于观念和眼界。7岁的时候,这类巨大的理念差异久开始显现,富人的孩子普遍有目标、知道自己未来一定会念大学,而穷人的孩子更多是斟酌自己未来做甚么样的工作,有些乃至不知大学是甚么。
14岁的时候,富人家的孩子都上了自己预计上的中学,对未来也有了更清晰的计划,念法律、从政。而穷人的孩子虽然也在继续念书,但是对未来只有模糊的概念,比如幸福地活着。
21岁的时候,富人家的孩子几近都实现了自己7岁时的欲望,念牛津、剑桥,明白自己要承当更多的社会责任。而穷人家的孩子已开始工作,成为工人,对未来照旧没有甚么计划。
除目标和计划,金钱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富人的孩子普遍明白钱的重要性,知道钱是实现欲望、抵抗风险的一种工具,而穷人的孩子,大部份表示自己不在意钱,认为钱对生活而言其实不重要。
《人生七年》观后感4
看书累了,我喜欢看看记录片,那是另一种读书。
昨天看了纪录片《人生七年》,看完后感概万千。
片子是英国格拉纳电视台拍摄的,选择了来自英国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14位7岁的孩子,每隔七年一拍,记录他们的想法和生活。从7岁到56岁,跨越半个多世纪,记录了他们的大半辈子。而这14个孩子的未来,精英家庭出身的孩子无一例外的过着优渥的生活;三个中产家庭的男孩,仅有一位进入牛津大学,其余两位仍旧中产;而那几个来自于底层社会的孩子,年老的他们无一不做着普通的底层劳动,甚至与失业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