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票房观后感整理(7)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此时,追寻父亲长征踪迹的老队员赖乃坚动情地说:“当年父亲提着脑袋参加革命,无怨无悔。湘江战役实在是太惨了。我父亲的几个最亲密战友当年就是战死在这里!都是同乡啊!就永远地长眠在这里……”说着赖老先生不禁潸然泪下。
离开湘江战役纪念碑园,车队启程溯漓江而上,来到漓江发源地、素有“华南第一峰”之称的瑶山(即老山界)。
途中,在华江乡干部的陪同下,队员们看望了88岁的老红军刘华连。72年前,他还是16岁的孩子,部队发给他一条枪、三颗子弹、两颗手榴弹,他便匆匆投入了战斗。在黄沙河陷入敌人的埋伏圈后,部队伤亡惨重,刘华连当时用腿夹着两具尸体、用枪当桨划过河,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刘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重新回到家乡,发现自己早已被当作长征中牺牲的烈士。重走长征车队给刘老送上了1000元双喜慰问金,以感谢他对革命所作出的贡献。
血战湘江观后感3
硬派电影是市场刚需!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每年都需要产出自己的硬派电影。去年一部《血战钢锯岭》让美国人硬气了一整年。今年,咱们中国影迷终于也可以硬气一把了。因为咱有了一部叫《血战湘江》的战争片。其硬派程度比《血战钢锯岭》有过之而无不及。两者皆成功诠释了“血战”主题,让那些不够硬的战争片都沦落成了动作片。不出意外的话,你们的年度最硬电影殊荣八成八得归这部《血战湘江》所有。没错,它是国产战争片的又一座高峰。
于艺术手法上有经验、于创作态度上有执着,《血战湘江》不仅燃,而且硬。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不仅仅是一场战斗,更被主创提炼出情节紧张的戏剧冲突。《血战钢锯岭》那种带着光环的主人公在这里是不存在的。这里不是奇迹的摇篮,而是湮灭了数万条生命的战场。整部戏有7000多人参与、用了2吨TNT炸药、80吨汽油。在这种硬派大环境下,就连王大治这种时不常演喜剧片的丑角,都能淬炼成钢,变身英勇无畏的硬汉。
离开湘江战役纪念碑园,车队启程溯漓江而上,来到漓江发源地、素有“华南第一峰”之称的瑶山(即老山界)。
途中,在华江乡干部的陪同下,队员们看望了88岁的老红军刘华连。72年前,他还是16岁的孩子,部队发给他一条枪、三颗子弹、两颗手榴弹,他便匆匆投入了战斗。在黄沙河陷入敌人的埋伏圈后,部队伤亡惨重,刘华连当时用腿夹着两具尸体、用枪当桨划过河,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刘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重新回到家乡,发现自己早已被当作长征中牺牲的烈士。重走长征车队给刘老送上了1000元双喜慰问金,以感谢他对革命所作出的贡献。
血战湘江观后感3
硬派电影是市场刚需!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每年都需要产出自己的硬派电影。去年一部《血战钢锯岭》让美国人硬气了一整年。今年,咱们中国影迷终于也可以硬气一把了。因为咱有了一部叫《血战湘江》的战争片。其硬派程度比《血战钢锯岭》有过之而无不及。两者皆成功诠释了“血战”主题,让那些不够硬的战争片都沦落成了动作片。不出意外的话,你们的年度最硬电影殊荣八成八得归这部《血战湘江》所有。没错,它是国产战争片的又一座高峰。
于艺术手法上有经验、于创作态度上有执着,《血战湘江》不仅燃,而且硬。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不仅仅是一场战斗,更被主创提炼出情节紧张的戏剧冲突。《血战钢锯岭》那种带着光环的主人公在这里是不存在的。这里不是奇迹的摇篮,而是湮灭了数万条生命的战场。整部戏有7000多人参与、用了2吨TNT炸药、80吨汽油。在这种硬派大环境下,就连王大治这种时不常演喜剧片的丑角,都能淬炼成钢,变身英勇无畏的硬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