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讲坛第二集观后感汇聚(7)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这个底线就是牵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也会让自己倍受折磨,当自己无法逾越自己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恐惧,于是就会用一些行为救赎自己。于是人的信仰便产生了,不断的用一些行为来救赎,只求自己问心无愧。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没有了这种种的自我约束,内心没有一种道德的天平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全靠着所谓的法律法规来制约,约称“树无皮则无命,人无脸则无敌”,那么,后果无法想象,而一个人真的什么都不在乎了,活着还有意义吗?
百家讲坛观后感2
利用这个假期,我观看了中央十套的《百家讲坛》栏目。而这次的《百家讲坛》是讲明朝皇帝之一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11岁封为燕王,封地在北平,21岁就藩北平,40岁发动“靖难之役”,43岁登上皇位。这样的成就看起来是很伟大的,但万万没想到他的皇位得来是经过了千难万险。
朱棣原本可以快乐地享受他的幸福生活,但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称霸天下。而朱棣称霸天下的第一步是想篡夺当时建文帝的皇位,可是,以自己王府势单力薄的力量,怎能对付南京朝廷数以百万计的围剿军队呢?再加上篡夺皇位本来就是大逆不道,但为了称霸,朱棣不得不为自己造反朝廷“找借口”。他以“朝中有奸臣,皇帝有难,要去解救皇帝”为由,发生了“靖难之役”。经过三年的奋战,终于在公元1402年在南京称王。
是朱棣创造了永乐盛世;是朱棣派郑和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七下西洋;是朱棣命令他的谋士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而这丰功伟业背后蕴含着许多故事,也显示出朱棣的性格。在发动“靖难之役”时,朱棣曾以朱元璋的《祖训》来证明自己的合理。不过他很聪明,把其中的一句话“训兵待命”给去掉了。从这可以看出朱棣的足智多谋。《永乐大典》的撰写也说明了朱棣选用人才的独特之处,一些没有通过科举考试的人,甚至来科举考试也没参加的人最终也得到了朱棣的重用,成为谋士。当然,朱棣也有残忍的一面。他在请方孝孺写诏书时,方孝孺拒不肯写,朱棣被逼得是无可奈何,最终方孝孺被朱棣处以“诛灭十族”的惩罚。而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据记载这次是大屠杀杀了873人之多,悲惨的场面可想而知。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没有了这种种的自我约束,内心没有一种道德的天平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全靠着所谓的法律法规来制约,约称“树无皮则无命,人无脸则无敌”,那么,后果无法想象,而一个人真的什么都不在乎了,活着还有意义吗?
百家讲坛观后感2
利用这个假期,我观看了中央十套的《百家讲坛》栏目。而这次的《百家讲坛》是讲明朝皇帝之一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11岁封为燕王,封地在北平,21岁就藩北平,40岁发动“靖难之役”,43岁登上皇位。这样的成就看起来是很伟大的,但万万没想到他的皇位得来是经过了千难万险。
朱棣原本可以快乐地享受他的幸福生活,但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称霸天下。而朱棣称霸天下的第一步是想篡夺当时建文帝的皇位,可是,以自己王府势单力薄的力量,怎能对付南京朝廷数以百万计的围剿军队呢?再加上篡夺皇位本来就是大逆不道,但为了称霸,朱棣不得不为自己造反朝廷“找借口”。他以“朝中有奸臣,皇帝有难,要去解救皇帝”为由,发生了“靖难之役”。经过三年的奋战,终于在公元1402年在南京称王。
是朱棣创造了永乐盛世;是朱棣派郑和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七下西洋;是朱棣命令他的谋士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而这丰功伟业背后蕴含着许多故事,也显示出朱棣的性格。在发动“靖难之役”时,朱棣曾以朱元璋的《祖训》来证明自己的合理。不过他很聪明,把其中的一句话“训兵待命”给去掉了。从这可以看出朱棣的足智多谋。《永乐大典》的撰写也说明了朱棣选用人才的独特之处,一些没有通过科举考试的人,甚至来科举考试也没参加的人最终也得到了朱棣的重用,成为谋士。当然,朱棣也有残忍的一面。他在请方孝孺写诏书时,方孝孺拒不肯写,朱棣被逼得是无可奈何,最终方孝孺被朱棣处以“诛灭十族”的惩罚。而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据记载这次是大屠杀杀了873人之多,悲惨的场面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