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片掠影观后感汇编(8)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深海浩劫》的英文片名叫Deepwater Horizon,深水地平线,就是发生事故的这个钻井平台,专业术语叫MODU——半潜式移动近海钻井装置。在维基百科上,与Deepwater Horizon事故有关的词条有十几个,包括爆炸、调查、诉讼、时间线等。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更是旷日持久,除了持续87天的`补救行动(永久封闭减压井要5个月),还有长达5年的诉讼、处罚、调节等法律程序,而其泄漏量超过56万顿,仅次于1991年的海湾战争,对环境、生态、经济、贸易产生的影响无法计量。
面对这样一个巨无霸型的公众事件题材,电影是如何进行取舍的呢?这得从项目的开发说起。
2011年3月,顶峰娱乐(Summit Entertainment)、参与者传媒(Participant Media)宣布,他们获得了《纽约时报》特稿《深水地平线的最后时刻》的电影改编权。这篇文章刊发于2010年圣诞节,参与采写的三位记者David Barstow、David Rohde和Stephanie Saul都曾是普利策奖得主。没错,用中国电影界理解的概念来说,《深海浩劫》是一个非虚构写作开发出的IP。
基于《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深海浩劫》聚焦于深水地平线爆炸,故事集中在事故当天,主要场景就是钻井平台,很符合传统戏剧的三一律。
以我对类型片的认知,本以为导演会简化人物关系,突出英雄式的主人公,加快叙事节奏,再下力气弄好后面的特效场面就够了。但是没想到,《深海浩劫》并不是这样的行货。
事故发生之前,电影用了很大篇幅来交代事件背景和人物,片中出现的公司、个人全都真名实姓,没进行杜撰或回避。非虚构题材电影有一个长项,在讲明白故事外,还可以把一个行业的运作情况交代清楚。比如《聚焦》能让你知道报纸上的调查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大空头》能讲明白次贷危机的成因,《深海浩劫》在这上面也用了心思。
面对这样一个巨无霸型的公众事件题材,电影是如何进行取舍的呢?这得从项目的开发说起。
2011年3月,顶峰娱乐(Summit Entertainment)、参与者传媒(Participant Media)宣布,他们获得了《纽约时报》特稿《深水地平线的最后时刻》的电影改编权。这篇文章刊发于2010年圣诞节,参与采写的三位记者David Barstow、David Rohde和Stephanie Saul都曾是普利策奖得主。没错,用中国电影界理解的概念来说,《深海浩劫》是一个非虚构写作开发出的IP。
基于《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深海浩劫》聚焦于深水地平线爆炸,故事集中在事故当天,主要场景就是钻井平台,很符合传统戏剧的三一律。
以我对类型片的认知,本以为导演会简化人物关系,突出英雄式的主人公,加快叙事节奏,再下力气弄好后面的特效场面就够了。但是没想到,《深海浩劫》并不是这样的行货。
事故发生之前,电影用了很大篇幅来交代事件背景和人物,片中出现的公司、个人全都真名实姓,没进行杜撰或回避。非虚构题材电影有一个长项,在讲明白故事外,还可以把一个行业的运作情况交代清楚。比如《聚焦》能让你知道报纸上的调查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大空头》能讲明白次贷危机的成因,《深海浩劫》在这上面也用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