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历史观后感汇合(9)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绿灯》中,我写到自己重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新感触良多,这也让我对该片有了更高的期待。该片在北美的上映时间早于欧洲一周,上周在豆瓣上看到的评分很高,中文评论也几乎是一边倒的好评,“几乎完全忠于原著”的呼声随处可见,于是我几天前就迫不及待地预定了场次和座位,今天早早出门、冒雨骑车前往影院。结果,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本身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不说,这还成为了我来荷兰近一年中感觉最差的一次观影体验。回家忍不住想要在此写评论,还好原著小说的中译本也不过200页不到,大多细节很方便就能查到,几次回头确认之后,我更加坚信“几乎完全忠于原著”一说其实立不住脚。
而大半个放映厅的观众随时随地发出愚蠢而放肆的大笑声也一次次回荡在我脑海中,提醒我不撰文吐槽简直是对自己的不公。两个半小时的3D电影——居然没有2D版本可供选择也是槽点之一——看下来,倒是感激坐我右边的那位大叔的存在,他始终很安静,呼吸也很平稳,每放到几处书中经典段落,便抬手调整3D眼镜(据我观察他很可能是以此掩饰偷偷拭泪)。要我猜,他也是熟谙小说原著的吧。我打定主意散场时跟他攀谈一二,至少微笑点头说句再见,结果没灯灯亮他就匆匆起身离席了,甚至有些紧张仓惶。整场电影下来,我对这位大叔的兴趣超过了电影本身,真可惜没有听听他的观后感。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绿灯符合我作为读者的想象,很可能是全片最“忠于原著”的地方。除此之外,我想就我对小说的理解,对此次电影改编中的一些细节作出自己的评论。总的来说,电影比小说更平庸,但又更不自然。菲茨杰拉德在原著中展现了一个充斥平庸的世界,但因为展现地太好——功劳来自对复杂内心世界的细致观察、精准拿捏和十分自然的描写——而使之成为了一部惊艳的名作。而电影却不幸地成为了平庸本身,在此我无意讨伐导演,只是对他的这次精心打造略感遗憾。
而大半个放映厅的观众随时随地发出愚蠢而放肆的大笑声也一次次回荡在我脑海中,提醒我不撰文吐槽简直是对自己的不公。两个半小时的3D电影——居然没有2D版本可供选择也是槽点之一——看下来,倒是感激坐我右边的那位大叔的存在,他始终很安静,呼吸也很平稳,每放到几处书中经典段落,便抬手调整3D眼镜(据我观察他很可能是以此掩饰偷偷拭泪)。要我猜,他也是熟谙小说原著的吧。我打定主意散场时跟他攀谈一二,至少微笑点头说句再见,结果没灯灯亮他就匆匆起身离席了,甚至有些紧张仓惶。整场电影下来,我对这位大叔的兴趣超过了电影本身,真可惜没有听听他的观后感。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绿灯符合我作为读者的想象,很可能是全片最“忠于原著”的地方。除此之外,我想就我对小说的理解,对此次电影改编中的一些细节作出自己的评论。总的来说,电影比小说更平庸,但又更不自然。菲茨杰拉德在原著中展现了一个充斥平庸的世界,但因为展现地太好——功劳来自对复杂内心世界的细致观察、精准拿捏和十分自然的描写——而使之成为了一部惊艳的名作。而电影却不幸地成为了平庸本身,在此我无意讨伐导演,只是对他的这次精心打造略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