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四郎探母的观后感选录(3)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二、人物形象
完整叙述杨四郎阵前探母故事并人性改编的同时,《四郎探母》中对人物的刻画也十分鲜活生动。剧中的萧太后是一个看似不重要,但却在关键时刻起着改变剧情走向作用的角色。萧太后留下杨四郎,并将铁镜公主嫁给他,让他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异乡生活,有人说萧太后独断,但我认为,她实则也是一个可怜人,战火让她丧夫,不得不承担起责任。她的内心纠结和挣扎,却无从表达。十五年过后,战火逼近,她的女婿摇身一变成为敌营帅将之子,家国大义迫使她处死敌军“杨四郎”。但,在这个老妇心中,亲情还是大过一切,为了不使女儿失去丈夫,孙子失去父亲,矛盾冲突已经尖锐到极致,思量中,萧太后的人性战胜了仇恨,最终做出了皆大欢喜的决策。赦免了女婿,使女儿一家得以团聚。也正是《四郎探母》在这个进退维谷的抉择中,让萧太后做出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团圆选择,使人物的形象因此活了起来,变得可亲可敬。
战争的残酷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的伤害和仇恨,但也是战争中的亲情,彰显了人性的伟大。在这出戏中的杨四郎,战争改变了他的命运,本应奉孝母膝前,妻儿绕身边的他,却成为战争的俘虏,去了不愿去的敌营,娶了从未见面的铁镜公主。尽管如此,十五年的异乡生活也未曾泯灭他他的亲情。
杨四郎这一人物形象在这出戏中得以进行较好的塑造,忠义两不放的坚定,是对他道德上的肯定。在戏剧中,我们不仅能够见到完美的英雄人物,也能见到如杨四郎这样稍显遗憾的忠义人物。杨四郎是具有争议性的,但就是这样的争议性告诉我们,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用来歌颂英雄或者揭露罪恶,有时也用来描写杨四郎这样的“普通人”。在《四郎探母》中,杨四郎探视母亲之后,最终还是回到铁镜公主身边,虽不是无情无义,但始终大节有亏,因为他抛弃了生养的母亲和培养的宋国。在这样错综复杂的情感世界里,杨四郎的选择关系到了两个家庭,甚至能上升至两个国家,这是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选择,因为无论他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意味着背叛。杨四郎选择了十五年朝夕相处、帮他助他的铁镜公主,他虽算不上“忠臣孝子”,但还是有上了“仁义”的美名,所以在《四郎探母》问世至今,才再三被编排登台,为众人接受、喜爱,大抵也是因为他对“仁义”的坚守,体现了人性的价值。
完整叙述杨四郎阵前探母故事并人性改编的同时,《四郎探母》中对人物的刻画也十分鲜活生动。剧中的萧太后是一个看似不重要,但却在关键时刻起着改变剧情走向作用的角色。萧太后留下杨四郎,并将铁镜公主嫁给他,让他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异乡生活,有人说萧太后独断,但我认为,她实则也是一个可怜人,战火让她丧夫,不得不承担起责任。她的内心纠结和挣扎,却无从表达。十五年过后,战火逼近,她的女婿摇身一变成为敌营帅将之子,家国大义迫使她处死敌军“杨四郎”。但,在这个老妇心中,亲情还是大过一切,为了不使女儿失去丈夫,孙子失去父亲,矛盾冲突已经尖锐到极致,思量中,萧太后的人性战胜了仇恨,最终做出了皆大欢喜的决策。赦免了女婿,使女儿一家得以团聚。也正是《四郎探母》在这个进退维谷的抉择中,让萧太后做出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团圆选择,使人物的形象因此活了起来,变得可亲可敬。
战争的残酷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的伤害和仇恨,但也是战争中的亲情,彰显了人性的伟大。在这出戏中的杨四郎,战争改变了他的命运,本应奉孝母膝前,妻儿绕身边的他,却成为战争的俘虏,去了不愿去的敌营,娶了从未见面的铁镜公主。尽管如此,十五年的异乡生活也未曾泯灭他他的亲情。
杨四郎这一人物形象在这出戏中得以进行较好的塑造,忠义两不放的坚定,是对他道德上的肯定。在戏剧中,我们不仅能够见到完美的英雄人物,也能见到如杨四郎这样稍显遗憾的忠义人物。杨四郎是具有争议性的,但就是这样的争议性告诉我们,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用来歌颂英雄或者揭露罪恶,有时也用来描写杨四郎这样的“普通人”。在《四郎探母》中,杨四郎探视母亲之后,最终还是回到铁镜公主身边,虽不是无情无义,但始终大节有亏,因为他抛弃了生养的母亲和培养的宋国。在这样错综复杂的情感世界里,杨四郎的选择关系到了两个家庭,甚至能上升至两个国家,这是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选择,因为无论他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意味着背叛。杨四郎选择了十五年朝夕相处、帮他助他的铁镜公主,他虽算不上“忠臣孝子”,但还是有上了“仁义”的美名,所以在《四郎探母》问世至今,才再三被编排登台,为众人接受、喜爱,大抵也是因为他对“仁义”的坚守,体现了人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