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背叛之伤观后感收集(6)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她这样敏感、热烈的女人怎能不去自杀呢?当然,对沃伦斯基来说,这下场未免太残酷了。
想起了林黛玉,中国古典小说里的优秀女人,跟安娜差不多的性格,她的.爱情消灭后,肯定也是投水自杀的。这两个女性飞蛾扑火的形象塑造,也不由得尊称一声“曹翁”“托翁”。
托翁写小说,自有风格。故事本身很平淡,没有多少离奇情节,大段大段的心理剖析,整章整章的人生宣教,读起来真是枯燥无味。如果二十岁时候读,肯定读不下去,现在读,也是吃力。最后一部分,托翁用二十多页整章地描写列文的人生思索,终极思考,人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这样子活?人活在这个世上有什么意义?列文的苦恼、困惑直至他的醒悟,找到宗教信仰的救赎。我读了两遍,还是似懂非懂。想来我这样世俗的凡人,精神层次实在达不到托翁境界的一半。还有,冉阿让,我也理解不了他的精神境界,为什么还要出头当庭承认自己苦役犯的真实身份,宁愿自己坐牢也不要冤枉了无辜人。真是,羞惭的说,连当他们的读者都不够道德水平和理解能力。
近读过两部西方小说,安娜,悲惨世界。作者的悲悯情怀和普世价值,作者对生命灵魂的拷问和救赎,对人生极致的追问和智慧。我觉得中国古典小说里很少有,所谓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其他三部说杀人就杀人,说砍头就砍头,妖魔鬼怪,江湖好汉,权臣谋士,勾心斗角……有的只是故事情节,世俗社会,感觉俗气阴暗。幸亏有红楼梦,证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也出现过深邃思想和人文情怀的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的读后感5
耐着性子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书,简直可以说是磨练人耐性的一本书。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看完这本书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吃饭时候还在思索,却感到头脑混乱,只是清晰记得安娜死了,而且是卧轨自杀的,很残忍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异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以蛇自杀,这些可怜的人啊!都说红颜薄命,一些不假的,这些红颜几乎都是兰心惠质,沉鱼落雁。哎,可叹,可惜,可怜……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笔十分之细腻,以至于让我觉得有些情节和话语很繁琐,描写上流社会晚宴和沙龙情景,浓彩重墨,铺展开来,一点不逊于曹雪芹,故事的情急安排得很是巧妙,前后呼应。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龙斯基是在火车站,并且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安娜表现出莫名的忧伤,因此弗龙斯基给那个自杀的女人家属给了些安葬费,从此两人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则是安娜自己卧轨自杀,弗龙斯基奔去火车站见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诀别都在火车站,此种笔触相当独到,不过未免使故事更具悲伤性。
想起了林黛玉,中国古典小说里的优秀女人,跟安娜差不多的性格,她的.爱情消灭后,肯定也是投水自杀的。这两个女性飞蛾扑火的形象塑造,也不由得尊称一声“曹翁”“托翁”。
托翁写小说,自有风格。故事本身很平淡,没有多少离奇情节,大段大段的心理剖析,整章整章的人生宣教,读起来真是枯燥无味。如果二十岁时候读,肯定读不下去,现在读,也是吃力。最后一部分,托翁用二十多页整章地描写列文的人生思索,终极思考,人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这样子活?人活在这个世上有什么意义?列文的苦恼、困惑直至他的醒悟,找到宗教信仰的救赎。我读了两遍,还是似懂非懂。想来我这样世俗的凡人,精神层次实在达不到托翁境界的一半。还有,冉阿让,我也理解不了他的精神境界,为什么还要出头当庭承认自己苦役犯的真实身份,宁愿自己坐牢也不要冤枉了无辜人。真是,羞惭的说,连当他们的读者都不够道德水平和理解能力。
近读过两部西方小说,安娜,悲惨世界。作者的悲悯情怀和普世价值,作者对生命灵魂的拷问和救赎,对人生极致的追问和智慧。我觉得中国古典小说里很少有,所谓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其他三部说杀人就杀人,说砍头就砍头,妖魔鬼怪,江湖好汉,权臣谋士,勾心斗角……有的只是故事情节,世俗社会,感觉俗气阴暗。幸亏有红楼梦,证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也出现过深邃思想和人文情怀的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的读后感5
耐着性子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书,简直可以说是磨练人耐性的一本书。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看完这本书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吃饭时候还在思索,却感到头脑混乱,只是清晰记得安娜死了,而且是卧轨自杀的,很残忍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异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以蛇自杀,这些可怜的人啊!都说红颜薄命,一些不假的,这些红颜几乎都是兰心惠质,沉鱼落雁。哎,可叹,可惜,可怜……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笔十分之细腻,以至于让我觉得有些情节和话语很繁琐,描写上流社会晚宴和沙龙情景,浓彩重墨,铺展开来,一点不逊于曹雪芹,故事的情急安排得很是巧妙,前后呼应。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龙斯基是在火车站,并且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安娜表现出莫名的忧伤,因此弗龙斯基给那个自杀的女人家属给了些安葬费,从此两人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则是安娜自己卧轨自杀,弗龙斯基奔去火车站见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诀别都在火车站,此种笔触相当独到,不过未免使故事更具悲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