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鼓楼的观后感200字汇总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钟鼓楼》读后感1
作为一个岁数不大不小的老北京,八十年代的婚礼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是书中的很多生活片段,场景,话语,还是勾起了浓浓的回忆。
那时的北京正在蓬勃的发展,社会健康而稳定,人们简单而快乐。尤其书中描写的人物积极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深深感染着我。
与其说是一部小说,感觉更象一部话剧,我仿佛能看到舞台上老北京的背景,老北京的生活,老北京的人们……
书非常的有意思,相信很多50岁以上的人看,都会勾起往昔记忆的!
《钟鼓楼》读后感2
老北京,大杂院。包罗万象,融汇众生。从老薛家娶媳妇到百年间历史的穿插,归结于时间的圆形,定点于钟鼓楼的喜乐。每个人生活都不易,深陷生存,邻里,婆媳,妯娌,夫妻这些些小的.矛盾之中,更是被覆在那些隐秘而强大情感之中。张秀藻的暗恋如此,荀大爷的叹息如此,詹丽颖的狂骂如此,瞻台的烦忧亦如此。
好在生活并不完全如此。话语和隐忍亦可安慰彼此。新媳妇在大伯子的宽慰下安稳;路喜纯在隐忍中成全了薛家,也成全了自己;庞其杉在张奇林的用心下突破了自己;梁福民和郝玉兰在薛家和一干邻居真诚下感到自己的自私;孟昭英在体会中忍下了婆婆的责难,让劳碌的婆婆心里有些安慰……
这些情感虽煎熬着我们,但更多的是人生的美好。
《钟鼓楼》读后感3
一开始,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目录。每个目录都有小标题,引人入胜。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讲的是一天内的事情的书,一开始还奇怪,怎样可以把一天的事情写成300多页的文字,看了之后发现插叙补叙成了主流,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但是不叙述又让读者不知所云。
值得夸奖的地方在于文章京味儿很纯正,心理描写传神,让我这个九零后穿越到了那个不平静的80年代。但文章不足的地方在于,让人没有看下去的欲望,看到中部的时候,有点丧失兴趣,因为描写繁琐的缘故,或许因为这个故事注定没有结局的缘故,抑或是编排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缘故,总之我是撑着看完最后一页,也只能得出个描绘了北京市民生活大杂烩的结论,没有太多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