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上教育观后感摘录(5)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而笑点的担当则是男主角,每到关键时刻,男主身上的市井痞气就戳穿了“富人”的谎言。人们总是说,培养一个真正的贵族,需要三代人的时间。《起跑线》则真实的.告诉我们,原生家庭和经济背景给一个人留下的烙印,是一辈子无法摆脱的,也是任何谎言所不能掩盖的。这就好比从没学过英语的男主角,就算无比努力地翻烂了字典,写的推荐信也是乱七八糟;从未体验过富人生活的男女主角,就算浑身名牌也丝毫不像贵族。 《起跑线》第一次让我惊讶的地方在于,影片不仅满足于装富很难,反而进一步展示了装穷更难。正如台词所说:“贫穷这门课程,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学会的。”看看印度社会吧,富人的社区干净整洁,豪车豪宅;穷人社区,一下脚就能踩着牛粪,到处是蚊子,冲厕所的水都没有,吃水靠抢,吃米要靠分配。但无论贫富,都把英语当成了阶级的象征,只不过富人欢迎英语,而穷人则对英语表示强烈排斥。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歧视?原因无非是,人们急切的想与自己曾经的阶级划清界限,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上层阶级,获得更丰富的社会资源。还记得我刚上初中的时候,只要一提及小学就说:“哎呀,一群小屁孩儿”。我急切的标榜着自己已经长大了,正如刚刚脱贫的中产阶级标榜自己不再贫穷一样。中产和穷人都是无产阶级,却把自己当成资本家,为富人代言。须知中产阶级只是刚刚摆脱枷锁的穷人,一场大病、一次失业,甚至一次经济危机就能重新打回原形。 长久以来,富人阶级和多数的中产阶级忽略了一个道理:穷人之所以穷,并不是因为他们懒惰,而是因为他们为活着拼尽全力。
“批判之前,请想想对方有没有你所拥有的资源。”中产和富人把懒惰、贪婪、道德绑架、不知羞耻、恩将仇报、我弱我有理等当做贫穷的“特色”,把起早贪黑、风餐露宿的底层人民打入了“活该灭亡,孩子都别生”的冰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英国人也曾经认为贫穷一种源于懒惰的罪恶,为激励穷人自食其力,《贫困法》要求接受救济的穷人必须在贫民工厂干活,工作条件极为恶劣,薪酬也很低。可是经济危机一到,很多“体面”家庭破产,过上了流离失所的“罪恶”生活。他们终于意识到,贫穷是一种需要救助的不幸。杨绛在《老王》中说:“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歧视?原因无非是,人们急切的想与自己曾经的阶级划清界限,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上层阶级,获得更丰富的社会资源。还记得我刚上初中的时候,只要一提及小学就说:“哎呀,一群小屁孩儿”。我急切的标榜着自己已经长大了,正如刚刚脱贫的中产阶级标榜自己不再贫穷一样。中产和穷人都是无产阶级,却把自己当成资本家,为富人代言。须知中产阶级只是刚刚摆脱枷锁的穷人,一场大病、一次失业,甚至一次经济危机就能重新打回原形。 长久以来,富人阶级和多数的中产阶级忽略了一个道理:穷人之所以穷,并不是因为他们懒惰,而是因为他们为活着拼尽全力。
“批判之前,请想想对方有没有你所拥有的资源。”中产和富人把懒惰、贪婪、道德绑架、不知羞耻、恩将仇报、我弱我有理等当做贫穷的“特色”,把起早贪黑、风餐露宿的底层人民打入了“活该灭亡,孩子都别生”的冰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英国人也曾经认为贫穷一种源于懒惰的罪恶,为激励穷人自食其力,《贫困法》要求接受救济的穷人必须在贫民工厂干活,工作条件极为恶劣,薪酬也很低。可是经济危机一到,很多“体面”家庭破产,过上了流离失所的“罪恶”生活。他们终于意识到,贫穷是一种需要救助的不幸。杨绛在《老王》中说:“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