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医案选观后感锦集(9)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误用辛温发汗而成风温,症见身灼热而脉象浮盛有力,热忧心神则神识昏迷,且多睡眠而语言难出。邪热上壅于肺,呼吸不利则鼻息必鼾,热盛迫津而见自汗出,邪热伤及元气可见肢重。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风温之证若再误下,重伤其津液,化源必然枯竭,则见小便不利;津伤热炽,神昏加重,故直视而失溲。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总之,若遇“风温”’一证,不明白清热以救阴之理,误用火攻,可因火毒剧烈,熏灼肝胆,肝风内动。证见发黄、惊痫、瘈疭等危候,故言之:若已被火,而复以火熏之,谓逆而再逆,终促命期。此为医家之大罪,实为风温之大戒!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发热与恶寒并见 —— 阳气能与邪相争—— 称病发于阳;
只恶寒而尚未发热 — 阳气尚未与邪相争— 为病发于阴。
篇三:伤寒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伤寒论》之少阳病
少阳病提纲的条文是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病提纲条文,重点提示了少阳之经火气为病的基本病理特点及其主要病证特征。即足少阳胆,主枢机而寓相火,其经脉起于目锐眦,且肝经互为表里。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则口苦;灼伤津液则咽干;胆热内郁,火热循经上扰,则头目昏眩。值得注意的是,口苦、咽干、目眩三症虽然充分反映了少阳病胆火上炎,灼伤津液,火气为病的特点,可以作为少阳病的辨证提纲,但并没有概括少阳病的所有类型,故临证之时,见此三症,虽可以确认为病在少阳,而具体论治还须结合其它临床表现,进一步确定其汤证类型。如结合96条所述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某一主证,可以确定为柴胡汤证。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风温之证若再误下,重伤其津液,化源必然枯竭,则见小便不利;津伤热炽,神昏加重,故直视而失溲。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总之,若遇“风温”’一证,不明白清热以救阴之理,误用火攻,可因火毒剧烈,熏灼肝胆,肝风内动。证见发黄、惊痫、瘈疭等危候,故言之:若已被火,而复以火熏之,谓逆而再逆,终促命期。此为医家之大罪,实为风温之大戒!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发热与恶寒并见 —— 阳气能与邪相争—— 称病发于阳;
只恶寒而尚未发热 — 阳气尚未与邪相争— 为病发于阴。
篇三:伤寒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伤寒论》之少阳病
少阳病提纲的条文是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病提纲条文,重点提示了少阳之经火气为病的基本病理特点及其主要病证特征。即足少阳胆,主枢机而寓相火,其经脉起于目锐眦,且肝经互为表里。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则口苦;灼伤津液则咽干;胆热内郁,火热循经上扰,则头目昏眩。值得注意的是,口苦、咽干、目眩三症虽然充分反映了少阳病胆火上炎,灼伤津液,火气为病的特点,可以作为少阳病的辨证提纲,但并没有概括少阳病的所有类型,故临证之时,见此三症,虽可以确认为病在少阳,而具体论治还须结合其它临床表现,进一步确定其汤证类型。如结合96条所述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某一主证,可以确定为柴胡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