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洋务运动观后感集合(9)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2、共和之惑
晚清的历史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因为他为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若干可能性提供了探讨空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从自强求富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中国历史发展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逻辑进行?洋务运动是从技术上效法西方,君主立宪是在不改变君主制前提下对旧制度进行改造,而民主共和则是推翻清朝统治进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归根结底是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洋务运动在器物方面的学习西方,开始了近代铁路、电报等事业,清朝也出现了“同光中兴”的局面,看起来也很强大,但是,甲午战败,中兴的泡沫便被捅破,中国的虚弱便暴露无疑,扶持光绪进行维新变法,走君主立宪的道路呼声日高,但是,却被无情扼杀。及至庚子变乱,太后西狩,见到了民生凋敝,饱尝旅途艰辛,才知“太平盛世,天朝上国”是虚假的,于是,慈禧归政之后也仿行立宪实行所谓新政,日俄战争中,君主立宪的日本战胜专制度的俄国似乎也坚定了立宪的决心,于是有了1905年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期间遭革命党人破坏,几不成行。
但是,在进行人事调整后,仍是以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立宪按照慈禧的意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央设资政院,地方设咨议局,进行新官制改革等等。但是,在不变更君主制前提下,不管怎么改,其本质还是不变的,那就是权力的再分配,袁世凯借新官制来安插亲信,满人则趁改革来逐步削弱汉人在军、政等要害部门的权力,可谓争得死去活来,斗得不亦乐乎。所幸,慈禧还在世,还能控制局面,两派不敢太造次,随着,慈禧和光绪的过世,清朝失去了掌控局面的人,两派斗争表面化。
最后,袁世凯逐出内阁,内阁清一色满人,满人取得了形式上的胜利。但是,军权却始终在袁世凯的北洋手上,将不用命,袁虽赋闲在家,军队实际仍为其掌管,满人得到的军职实际是虚的,被架空的;地方督抚也静观其变,皇族内阁被孤立,成为“空中楼阁”,此时,只要外界稍有动静,对清王朝而言都是致命的。武昌起义正是这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清帝在袁世凯的逼宫下逊位,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成为选择。从立宪到共和,中国历史似乎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民国成立后,共和依然没有建立,孙中山的临时总统让给了袁世凯,临时总统变成了正式总统,《临时约法》被废弃,取而代之的约法规定了大总统的几乎无限的权力,似此袁世凯应该知足了,但是,袁世凯利令智昏竟然公开称帝,践踏了民主共和。然则民主共和在清末民国这段时间里是否实现过呢?没有。
晚清的历史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因为他为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若干可能性提供了探讨空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从自强求富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中国历史发展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逻辑进行?洋务运动是从技术上效法西方,君主立宪是在不改变君主制前提下对旧制度进行改造,而民主共和则是推翻清朝统治进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归根结底是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洋务运动在器物方面的学习西方,开始了近代铁路、电报等事业,清朝也出现了“同光中兴”的局面,看起来也很强大,但是,甲午战败,中兴的泡沫便被捅破,中国的虚弱便暴露无疑,扶持光绪进行维新变法,走君主立宪的道路呼声日高,但是,却被无情扼杀。及至庚子变乱,太后西狩,见到了民生凋敝,饱尝旅途艰辛,才知“太平盛世,天朝上国”是虚假的,于是,慈禧归政之后也仿行立宪实行所谓新政,日俄战争中,君主立宪的日本战胜专制度的俄国似乎也坚定了立宪的决心,于是有了1905年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期间遭革命党人破坏,几不成行。
但是,在进行人事调整后,仍是以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立宪按照慈禧的意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央设资政院,地方设咨议局,进行新官制改革等等。但是,在不变更君主制前提下,不管怎么改,其本质还是不变的,那就是权力的再分配,袁世凯借新官制来安插亲信,满人则趁改革来逐步削弱汉人在军、政等要害部门的权力,可谓争得死去活来,斗得不亦乐乎。所幸,慈禧还在世,还能控制局面,两派不敢太造次,随着,慈禧和光绪的过世,清朝失去了掌控局面的人,两派斗争表面化。
最后,袁世凯逐出内阁,内阁清一色满人,满人取得了形式上的胜利。但是,军权却始终在袁世凯的北洋手上,将不用命,袁虽赋闲在家,军队实际仍为其掌管,满人得到的军职实际是虚的,被架空的;地方督抚也静观其变,皇族内阁被孤立,成为“空中楼阁”,此时,只要外界稍有动静,对清王朝而言都是致命的。武昌起义正是这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清帝在袁世凯的逼宫下逊位,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成为选择。从立宪到共和,中国历史似乎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民国成立后,共和依然没有建立,孙中山的临时总统让给了袁世凯,临时总统变成了正式总统,《临时约法》被废弃,取而代之的约法规定了大总统的几乎无限的权力,似此袁世凯应该知足了,但是,袁世凯利令智昏竟然公开称帝,践踏了民主共和。然则民主共和在清末民国这段时间里是否实现过呢?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