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没勇气改变观后感精练(50)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第三个阶段是“权力争斗”,不服从任何人,反复挑衅,发起挑战,企图通过挑战胜利来炫耀自己的“力量”,并以此获得特权地位。第三个阶段之后会比较难以应对。这个阶段,教育者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让自己退出他所营造的“权力争斗”中,不斥责不发怒,否则就会进入陷阱。第四个阶段是“复仇”阶段。当前三个阶段的需求都没有被满足时,当爱的欲望无法实现的时候,人就会转而寻求“憎恶”,在憎恶的感情中寻求关注。进入复仇阶段的孩子们并不选择正面作战。他们的目标不是“坏事”,而是反复做“对方讨厌的事”。自残行为或者自闭症在阿德勒心理学看来也是“复仇”的一环,他们是通过伤害自己或者贬损自己的价值来控诉“我变成这样都是你的错”,这个阶段只能转向专业人士求助,而不能直面这种行为,因为任何插手的行为都会引发“复仇”。最后一个阶段是“证明无能“。
为了被人当成“特别的存在”来对待,之前可谓想方设法、绞尽脑汁,但都没有成功。父母、老师、同学,大家对自己甚至连憎恶的感情都没有。此时,他就会对人生绝望,打心底里厌恶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并且,为了避免再次体会这种绝望就去逃避一切课题。向周围人表明,“因为我如此无能,所以不要给我任何课题,我根本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这种情况也只能求助专家,但是治愈的可能性也比较小。据书中介绍,大部分问题行为集中在三个阶段之前,因此,教育者能做的事情还是比较多,责任也比较大。
因此,对于家长和其他教育者来说,学会尊重,学会“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在跟孩子商量的时候,是真的再协商,听取孩子的意见,而不是变相地给她挖坑,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长此以往,肯定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在孩子发生会激怒你的行为时,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她是在故意为之,而是应该去了解真相,不让被情绪蒙蔽,保持理性,不感情用事,不大声吼叫。这个也是家长经常控制不住之处。教育者需要做的是告诉他自己的人生、日常的行为一切都得由自己决定。并且,假如有做出决定时需要的材料——比如知识或经验——那就要提供给他们。这也就是我们在育儿中经常看到的“脚手架“的作用,父母和其他教育者永远都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真正的主角是孩子自己。尊重孩子们自己的决断,并帮助其做出决断。并且,告诉孩子自己随时可以为其提供帮助,并在不太近但又可以随时提供帮助的距离上守护他们。
为了被人当成“特别的存在”来对待,之前可谓想方设法、绞尽脑汁,但都没有成功。父母、老师、同学,大家对自己甚至连憎恶的感情都没有。此时,他就会对人生绝望,打心底里厌恶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并且,为了避免再次体会这种绝望就去逃避一切课题。向周围人表明,“因为我如此无能,所以不要给我任何课题,我根本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这种情况也只能求助专家,但是治愈的可能性也比较小。据书中介绍,大部分问题行为集中在三个阶段之前,因此,教育者能做的事情还是比较多,责任也比较大。
因此,对于家长和其他教育者来说,学会尊重,学会“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在跟孩子商量的时候,是真的再协商,听取孩子的意见,而不是变相地给她挖坑,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长此以往,肯定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在孩子发生会激怒你的行为时,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她是在故意为之,而是应该去了解真相,不让被情绪蒙蔽,保持理性,不感情用事,不大声吼叫。这个也是家长经常控制不住之处。教育者需要做的是告诉他自己的人生、日常的行为一切都得由自己决定。并且,假如有做出决定时需要的材料——比如知识或经验——那就要提供给他们。这也就是我们在育儿中经常看到的“脚手架“的作用,父母和其他教育者永远都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真正的主角是孩子自己。尊重孩子们自己的决断,并帮助其做出决断。并且,告诉孩子自己随时可以为其提供帮助,并在不太近但又可以随时提供帮助的距离上守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