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一念无明观后感800细选(19)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互涉融通,而般若之心圆明无障矣。又揭谛揭谛者,菩提心为因也;波罗揭谛二句,大悲为根本也;菩提萨婆诃者,方便究竟也。又密宗解经,有十六门:一遮情,二表德,三浅略,四深秘,五字相,六字义,七一字摄多,八多字摄一,九一字释多,十多字释一,十一一字成多,十二多字成一,十三一字破多,十四多字破一,十五顺观旋转,十六逆观旋转也。依此释文,则一部《心经》,随拈一字,可以含三藏之圣教,具诸佛之众德。今略释《心经》义竟。
回向颂曰:
阐发般若心秘密,总持权实三藏义,
将此法施普供养,悉入无智无德句
整部《金刚经》是在慧命须菩提尊者和释迦牟尼佛的问答对白中展开的`。以下是金刚经释要,一起来看一下吧。
人生于世,莫不有死。因有生焉,故亦有死;孔子有云:“未知生,焉知死?”死后如何,更无人知。然而死之大事实值得吾人精心研究。中国研究死生问题者始自庄子,庄子有云:“方死方生,方生方死。”意即今日死去,明日又生,然而明日生于何处,则非吾人所知。此义虽谓正确,然无实在凭据。庄子又云:“以死生为昼夜。”

一念无明观后感800细选100条


庄子南华经中有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晋朝王羲之兰亭集序:亦引用此语!老子说:“吾所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孔子告颜回曰:“我与尔皆梦也!”李白云:“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陈子昂云:“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自六朝以至于清朝,中国之一切文人,皆以死生大事为忧。生死问题在知识界虽值得研究,然从无人觅得一条正路,可供吾人研讨,是故“为何能在此生前明了解决死生事”,仍为吾人现前所共有之一大问题。
两千余年以来,解释死生最透澈者唯释迦如来一人而已。释迦佛云:“人人皆有佛性,佛性永离生死,且人于当生即有可能得见佛性。”一切人之佛性与释迦之佛性平等一如。释迦佛阐述明心见性之语自六朝迄清朝,见佛性者,实有证据可考(传灯录语录)。如六祖慧能大师已见佛性,此为人所共知。然其最值得吾人崇拜者,即于此生便有可能得见佛性。再者,吾人之佛性并不低于释迦之佛性,而释迦之佛性亦并不比吾人之佛性高。释迦佛说:“见性成佛。”一见佛性即是成佛矣。梵网经云:“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去心,若起一念二乘外道心者,犯轻垢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