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学校未来读后感锦集(5)
2022-05-29 来源:百合文库
开学前的中层会议上,学校为我们赠送了两本书,《学校转型——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未来简史》。如果是在暑假,我肯定会静下心来好好阅读。一开学,从九月到十月,一直处于异常忙碌的状态。读《学校转型——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这本书,还是在前段时间,学校要进行三年规划论证,为了查找一些有关的内容,我进行了粗略的翻阅。
北京十一学校的创新育人模式改革,全面诠释了该校创新育人模式的真谛,系统展示了改革给学校带来的冲击和活力,特别是其中的选课走班、600多种课程、4174名学生1430个教学班、每人一张课表……最大限度地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成为自我。读后令人振奋,令人鼓舞,让人向往。甚至于痴痴地想:要是我的孩子也去上这样的一所学校,会有怎样的不同?
但对于中国大多学校来说,这还只能是一个教育梦。
首先小班化教学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做到的,就拿小学来说,国家有明确规定,一个班学生人数不超过45人。但实际上呢?一些中心城区的学校,班容量远远超标,老师上课时大多时间都用来维持课堂秩序、管理学生行为,对学生关注的深度、广度不够,根本就不能够做到与一个一个学生展开对话,课堂基本上被几个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学生“占领”,大多学生被边缘化,仅仅处于被动参与的地位。所以,要实现让每一个学生最大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其次,进行课程改革,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说说容易,做起来是何其困难。如果课程改革只是从改变课堂,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不改变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这样课程变革的空间就很有限,它可能会推出一些所谓的优质课,搭建一个教师成长的平台,促进一批教师脱颖而出,但没有触及学校的常态课堂和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所以很难带动学校育人模式的重新建构。如果只是改变学校管理机制,那这种改革只能是在怎么管上做文章,触及不到育人模式的核心。如果只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尝试构建支持改革的文化环境,着眼于规则和制度的完善,没有找到文化建设的根基和落地的载体,那学校文化只能成为挂在墙上的符号……
北京十一学校的创新育人模式改革,全面诠释了该校创新育人模式的真谛,系统展示了改革给学校带来的冲击和活力,特别是其中的选课走班、600多种课程、4174名学生1430个教学班、每人一张课表……最大限度地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成为自我。读后令人振奋,令人鼓舞,让人向往。甚至于痴痴地想:要是我的孩子也去上这样的一所学校,会有怎样的不同?
但对于中国大多学校来说,这还只能是一个教育梦。
首先小班化教学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做到的,就拿小学来说,国家有明确规定,一个班学生人数不超过45人。但实际上呢?一些中心城区的学校,班容量远远超标,老师上课时大多时间都用来维持课堂秩序、管理学生行为,对学生关注的深度、广度不够,根本就不能够做到与一个一个学生展开对话,课堂基本上被几个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学生“占领”,大多学生被边缘化,仅仅处于被动参与的地位。所以,要实现让每一个学生最大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其次,进行课程改革,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说说容易,做起来是何其困难。如果课程改革只是从改变课堂,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不改变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这样课程变革的空间就很有限,它可能会推出一些所谓的优质课,搭建一个教师成长的平台,促进一批教师脱颖而出,但没有触及学校的常态课堂和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所以很难带动学校育人模式的重新建构。如果只是改变学校管理机制,那这种改革只能是在怎么管上做文章,触及不到育人模式的核心。如果只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尝试构建支持改革的文化环境,着眼于规则和制度的完善,没有找到文化建设的根基和落地的载体,那学校文化只能成为挂在墙上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