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开头的排比句摘录(2)
2022-05-29 来源:百合文库
(四)结,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结论。
1、文章开头需吸引人,不妨用如下方法:
(1)劈头一问,巧设悬念。此法于本文最宜。“夜晚,一个陌生在敲响你家的门,你将如何?”与开头总体介绍的方法相比,更有吸引力。
(2)突兀而起,石破天惊。开头作惊人之论,发前人未发之言。如“中国人最大的缺点之一是言行不一致”,这一句突如其来,使人欲罢不能,只能读下去。
(3)托物起兴,引入正题。信任陌生人,接受陌生的爱,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值得讴歌。这样,可以在开头描写一个美好的景物,然后过渡到信任陌生人,接受陌生人的爱的中心上,使文章不但具有思想力量,还有美的意象烘托。
(4)引用诗词、俗语等巧妙导入。引用诗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之类的语句,使文章显得有文采。
2、结尾。
结尾是根据分析部分产生的,一般由上文自然延伸。如对中、美儿童的幸福感进行对比分析后,自然会得出结论:或羡慕或反思,或提出建议,或抒发感情。还可以用如下方法:
(1)用排比句、对偶句等句子,增加文采,增加表现力。
(2)意味深长。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给读者思考的空间。
五、谨防失误
1. 与文学评论不同,读后感要把话题引向文章之外。紧紧地扣住原文不住,评价、分析其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内容,不是读后感,而是文学评论。读后感要联系实际,并以这个“实际”为中心展开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2. 引述原文主要内容,一是要抓住要点,不可事无巨细,都详细写之。这就要同学们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否则,引述原作就用好几百字,这文章就没法写了。
3. 读后感要脱离原作,但也不能与原作无干。有关分析,均由原作而产生,是原作中提及的。如“中国人言行不一”,这不是本文的中心,但文中提到了,可以作为“感”的内容;但如果谈“理想主义”,则与本文牛马不相及了。
1、文章开头需吸引人,不妨用如下方法:
(1)劈头一问,巧设悬念。此法于本文最宜。“夜晚,一个陌生在敲响你家的门,你将如何?”与开头总体介绍的方法相比,更有吸引力。
(2)突兀而起,石破天惊。开头作惊人之论,发前人未发之言。如“中国人最大的缺点之一是言行不一致”,这一句突如其来,使人欲罢不能,只能读下去。
(3)托物起兴,引入正题。信任陌生人,接受陌生的爱,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值得讴歌。这样,可以在开头描写一个美好的景物,然后过渡到信任陌生人,接受陌生人的爱的中心上,使文章不但具有思想力量,还有美的意象烘托。
(4)引用诗词、俗语等巧妙导入。引用诗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之类的语句,使文章显得有文采。
2、结尾。
结尾是根据分析部分产生的,一般由上文自然延伸。如对中、美儿童的幸福感进行对比分析后,自然会得出结论:或羡慕或反思,或提出建议,或抒发感情。还可以用如下方法:
(1)用排比句、对偶句等句子,增加文采,增加表现力。
(2)意味深长。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给读者思考的空间。
五、谨防失误
1. 与文学评论不同,读后感要把话题引向文章之外。紧紧地扣住原文不住,评价、分析其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内容,不是读后感,而是文学评论。读后感要联系实际,并以这个“实际”为中心展开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2. 引述原文主要内容,一是要抓住要点,不可事无巨细,都详细写之。这就要同学们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否则,引述原作就用好几百字,这文章就没法写了。
3. 读后感要脱离原作,但也不能与原作无干。有关分析,均由原作而产生,是原作中提及的。如“中国人言行不一”,这不是本文的中心,但文中提到了,可以作为“感”的内容;但如果谈“理想主义”,则与本文牛马不相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