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张居正讲评读后感摘录(12)
2022-05-29 来源:百合文库
等到国渊写报捷书的时候,斩首多少,与报告数完全相同。曹操很奇怪,因为旧例,都是夸大数目,以一为十,也就是说,斩首一个,书上写十个。曹操于是询问国渊这样做的原因。国渊说:“征讨境外敌寇时,多报斩首数量,夸大战绩,可以震慑民众,宣示武功。而河间在我们境域之内,百姓都是我们自己的属民,田银等人叛逆,虽然战胜他们是有功的,但我私下里感到耻辱。”曹操很高兴,提升国渊为魏郡太守。
这则故事,除了说明古人也知道战争内外有别,内战是耻辱的。其次,还解释了我多年一个疑问。即:“故事:破贼文书,以一为十;”
以前读史书,一直奇怪,比如长平之战,秦军白起坑杀赵兵四十万。秦末项羽坑杀秦军二十万。总想,这几十万人,杀的过来吗?如今看了这个故事,原来是以一为十。打个一折,杀四万人,人头滚滚,也是令人震惊的。
战国之前,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征战,还讲点仁义,统计战功时,按人的耳朵记功,叫做?。等到商鞅变法,惊世骇俗,用人头记功,杀一首级升一爵,从此彻底礼崩乐坏。人头难得,因此杀良民冒功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统计人头时,常发现有妇女、小孩的头,杀戮太重也不好,因此,以一为十的惯例就出现了,一直沿用至清朝。我是相信这个故事的。所以战胜者写的歼灭敌人的数量都是要打折扣的,打多打少,就看你的判断能力了。
即使今天,官方也是喜欢报喜不报忧的,反而是一些野史可信度较高。
《资治通鉴》的读后感5
孙子说:“不动如山,动如雷震。”赵国常与匈奴交战,每每失利,赵王改派李牧把守边疆。李牧每日犒劳将士,不允许出战,连续几年赵国都没有什么损失,赵王和匈奴都以为李牧怯懦。
由此匈奴军队军纪开始松散,越来越缺乏组织,以致士气大减。赵国将士们每日接受赏赐却没有机会为国家效力,都愿意一战,后来大破匈奴军队。这就好比在收到别人攻击或排挤时,不要立即报复,要学会忍耐。表现出自己宽容大度的一面,对身边支持自己的人多多施以恩惠,有更多的人支持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若他以为你胆小懦弱,更加骄横,这就可以找准机会给予致命一击,此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这则故事,除了说明古人也知道战争内外有别,内战是耻辱的。其次,还解释了我多年一个疑问。即:“故事:破贼文书,以一为十;”
以前读史书,一直奇怪,比如长平之战,秦军白起坑杀赵兵四十万。秦末项羽坑杀秦军二十万。总想,这几十万人,杀的过来吗?如今看了这个故事,原来是以一为十。打个一折,杀四万人,人头滚滚,也是令人震惊的。
战国之前,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征战,还讲点仁义,统计战功时,按人的耳朵记功,叫做?。等到商鞅变法,惊世骇俗,用人头记功,杀一首级升一爵,从此彻底礼崩乐坏。人头难得,因此杀良民冒功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统计人头时,常发现有妇女、小孩的头,杀戮太重也不好,因此,以一为十的惯例就出现了,一直沿用至清朝。我是相信这个故事的。所以战胜者写的歼灭敌人的数量都是要打折扣的,打多打少,就看你的判断能力了。
即使今天,官方也是喜欢报喜不报忧的,反而是一些野史可信度较高。
《资治通鉴》的读后感5
孙子说:“不动如山,动如雷震。”赵国常与匈奴交战,每每失利,赵王改派李牧把守边疆。李牧每日犒劳将士,不允许出战,连续几年赵国都没有什么损失,赵王和匈奴都以为李牧怯懦。
由此匈奴军队军纪开始松散,越来越缺乏组织,以致士气大减。赵国将士们每日接受赏赐却没有机会为国家效力,都愿意一战,后来大破匈奴军队。这就好比在收到别人攻击或排挤时,不要立即报复,要学会忍耐。表现出自己宽容大度的一面,对身边支持自己的人多多施以恩惠,有更多的人支持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若他以为你胆小懦弱,更加骄横,这就可以找准机会给予致命一击,此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