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课文《白桦》读后感收集(3)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学习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外,还要去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教学效果(思效)。
教学过程中,我摒弃了以前对课文字字分析,句句推敲,精雕细琢的教法,而是设计了“品读整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查找资料、拓展延伸”“书写赞颂词,指导写作”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的设计宗旨是“以读为主,读中悟,悟中读”,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感悟理解其深层含义。这是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句意,进而理解诗意。比如“毛茸茸的枝头”,孩子可以想象枝头挂满雪花那毛茸茸的可爱的样子。“在朦胧的寂静中”,要想象在一个雾气弥漫的黎明,万物被笼罩在朦胧的雾气中,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只有一棵白桦笔直地站在那里。这样的理解并非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以提示的方式,让他们在多次的朗读中自己去感悟。大部分学生能够配合老师去读去思,并且乐于其中,甚至有的学生能够自己根据某一句话描写出眼前的画面来。然后我一句“白桦不光是白桦,更是作者心中的自己”,我们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诗歌主旨的研读中。
2.教学收获(思得)。
教授抒情诗,要用抒情的语言来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美的.享受,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比如上课导入语,我这样设计:有这样一棵树,它优美如画;有这样一棵树,它独特潇洒。它不喜欢热闹,钟情寂静的黎明;它不喜欢张扬,宁愿悄悄地绽放。它是一棵树,名叫白桦;它也是一个人,名叫叶赛宁。这样的教学语言学生不一定全懂,但是却能感染学生,因为教师在设计时倾注了真实的、强烈的感情。只有教师真正领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受了感动,教学语言才能打动学生的心。
3.不足之处(思失)。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一课时的时间还真是不够用,有的环节该细致,但由于时间关系变得草草收场,就像流于形式走过场,比如说指导朗读的过程,学生练读的过程,还有就是指导背诵、学生练习背诵的过程。另外学生练笔这一环节由于说得笼统,孩子无从下笔。而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一目标,有的学生没有达成,从学生作业情况来看,对文本“借景抒情”的表现形式以及想象的表达方式,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刻。
1.教学效果(思效)。
教学过程中,我摒弃了以前对课文字字分析,句句推敲,精雕细琢的教法,而是设计了“品读整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查找资料、拓展延伸”“书写赞颂词,指导写作”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的设计宗旨是“以读为主,读中悟,悟中读”,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感悟理解其深层含义。这是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句意,进而理解诗意。比如“毛茸茸的枝头”,孩子可以想象枝头挂满雪花那毛茸茸的可爱的样子。“在朦胧的寂静中”,要想象在一个雾气弥漫的黎明,万物被笼罩在朦胧的雾气中,一点儿声音都没有,只有一棵白桦笔直地站在那里。这样的理解并非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以提示的方式,让他们在多次的朗读中自己去感悟。大部分学生能够配合老师去读去思,并且乐于其中,甚至有的学生能够自己根据某一句话描写出眼前的画面来。然后我一句“白桦不光是白桦,更是作者心中的自己”,我们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诗歌主旨的研读中。
2.教学收获(思得)。
教授抒情诗,要用抒情的语言来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美的.享受,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比如上课导入语,我这样设计:有这样一棵树,它优美如画;有这样一棵树,它独特潇洒。它不喜欢热闹,钟情寂静的黎明;它不喜欢张扬,宁愿悄悄地绽放。它是一棵树,名叫白桦;它也是一个人,名叫叶赛宁。这样的教学语言学生不一定全懂,但是却能感染学生,因为教师在设计时倾注了真实的、强烈的感情。只有教师真正领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受了感动,教学语言才能打动学生的心。
3.不足之处(思失)。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一课时的时间还真是不够用,有的环节该细致,但由于时间关系变得草草收场,就像流于形式走过场,比如说指导朗读的过程,学生练读的过程,还有就是指导背诵、学生练习背诵的过程。另外学生练笔这一环节由于说得笼统,孩子无从下笔。而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这一目标,有的学生没有达成,从学生作业情况来看,对文本“借景抒情”的表现形式以及想象的表达方式,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