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英语汇总(11)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在这本书里,辜鸿铭把中国人所有的行为都归结为精神的附属品。在他的另类推论里,认为人类自身的自私与怯懦产生了商业主义,从而造成了英国的群氓崇拜的泛滥,导致了德国的强权崇拜教和军国主义,并最终促成战争的爆发。而控制军国主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道德力量。而中国文明中的这种使军国主义失去必要性的道德力量,便是“良民宗教”。
那么,中国人的精神究竟是什么?辜鸿铭认为,“中国人的精神第一个就是绅士性,绅士性并不是天性软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真正的中国人可能是粗卑的,但粗卑之中并没有粗野;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的,但它的丑陋并不可怕;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之中并没有侵略性;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愚昧的,但愚昧之中却并没有荒唐;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狡黠的,但在他的狡黠之中却并没有邪恶。”作者由此推论出中国人的第二种精神就是强烈的同情心,因为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生活在强烈的同情心之中,这是一种心灵的生活,也是一种感觉的生活,这是由于中国人把身体作为一个有机体而产生的自觉或不自觉。由于真正的中国人过着一种感情的或受人类影响的生活,可能有时会被人说成忽视了应该做的事情。辜鸿铭在书中还谈到了中国的语言。
中国的语言在他眼里是一种心灵的语言,它是用心灵思考和使用的,而不是像受过理性教育的欧洲人那样用大脑和智力来使用。他还认为真正的中国人过着成年人的生活而具有孩子的心灵,也就是说,真正的中国人是具有“孩子般的心灵和成人的头脑的人”。“与其说中国人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不如说它是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一个“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这个“像孩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民族,对于抽象的、刻板的科学技术当然是没有兴趣的。
而且在书中,多是中西比较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辜鸿铭在把中国文明和欧洲现代文明进行比较的时候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欧洲的宗教,使他们的心灵而不是头脑得到了满足,哲学使他们的头脑而不是心灵得到了满足。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没有宗教,作者也认为,作为群体的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没有严肃的欧洲式的宗教,中国道教和佛教的庙宇、寺院和道观更多的.是边缘化了的消遣娱乐的场合。然而,与其说没有宗教,还不如说中国人不需要宗教。辜鸿铭认为儒学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给人以正确的国家理念,并把这种理念上升为一种宗教。儒家的哲学和伦理体系,是可以代替宗教对人类社会和文明产生影响和教化作用的,是这种人类社会与文明的综合体儒学取代了宗教。
那么,中国人的精神究竟是什么?辜鸿铭认为,“中国人的精神第一个就是绅士性,绅士性并不是天性软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真正的中国人可能是粗卑的,但粗卑之中并没有粗野;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的,但它的丑陋并不可怕;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之中并没有侵略性;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愚昧的,但愚昧之中却并没有荒唐;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狡黠的,但在他的狡黠之中却并没有邪恶。”作者由此推论出中国人的第二种精神就是强烈的同情心,因为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生活在强烈的同情心之中,这是一种心灵的生活,也是一种感觉的生活,这是由于中国人把身体作为一个有机体而产生的自觉或不自觉。由于真正的中国人过着一种感情的或受人类影响的生活,可能有时会被人说成忽视了应该做的事情。辜鸿铭在书中还谈到了中国的语言。
中国的语言在他眼里是一种心灵的语言,它是用心灵思考和使用的,而不是像受过理性教育的欧洲人那样用大脑和智力来使用。他还认为真正的中国人过着成年人的生活而具有孩子的心灵,也就是说,真正的中国人是具有“孩子般的心灵和成人的头脑的人”。“与其说中国人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不如说它是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一个“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这个“像孩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民族,对于抽象的、刻板的科学技术当然是没有兴趣的。
而且在书中,多是中西比较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辜鸿铭在把中国文明和欧洲现代文明进行比较的时候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欧洲的宗教,使他们的心灵而不是头脑得到了满足,哲学使他们的头脑而不是心灵得到了满足。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没有宗教,作者也认为,作为群体的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没有严肃的欧洲式的宗教,中国道教和佛教的庙宇、寺院和道观更多的.是边缘化了的消遣娱乐的场合。然而,与其说没有宗教,还不如说中国人不需要宗教。辜鸿铭认为儒学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给人以正确的国家理念,并把这种理念上升为一种宗教。儒家的哲学和伦理体系,是可以代替宗教对人类社会和文明产生影响和教化作用的,是这种人类社会与文明的综合体儒学取代了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