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的读后感集合(15)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八大家的文字精炼耐读,早已是不刊之论。而八大家的为人亦是后世楷模,可资借鉴。我们都说,先做人后做事。做人关乎为文,绝不是一句空话。我们透过八大家的文字,可以感受到他们高尚正直的品格,如沐春风。动情如韩愈,一篇《祭十二郎文》写得哀感天地, 令人动容。优秀的文字都是一脉相承的,自古皆然。书法大家颜真卿的那篇《祭侄文稿》同样也是一篇祭文,其中的真情流露,与韩文如出一辙。洒脱如苏轼,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仅八十三字,透过优美的文字,一个乐观知天命的文豪形象跃然纸上。“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真千古浩叹!不必多说了,翻阅这部薄薄的八大家选文,让你沉浸其中的绝不仅仅是文字,还有人格。
作家冯书根在通读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后,曾感叹地说:“为什么这八大家的散文时隔千年,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被一代又一代读者吟诵传唱,经久不衰?”在他看来,散文是一个声音呼唤一个声音。作者与读者在文字旷野里相遇,更是散文独具的殊胜之处。在散文的辖区,笔勾往事,文露真情,作者与读者携带各自的行囊,各补各的人生破网,却在某个神秘时刻,在文字里相遇,彼此相视一笑,挥手一别。说得真好,我们与古人在文字里相遇,无论欢笑,还是悲伤,可感可知。文字世代连续,思想千古如新。好文字,好情操,好思想,都弥足珍贵。
唐宋八大家的风采永存,今天我们读他们的散文,是对古典文化的传承,也是自身的一种升华。葛晓音的题解、注释和译文都无懈可击,对于读者理解原文必不可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唐宋八大家读后感 篇3
我对唐宋八大家是很有感情的,因为我的硕士论文就是研究韩愈散文中词语的,当时研究的时候,我就想,如果没有这些大家们,历史应该会苍白很多吧。然而,我也就是仅仅研究韩愈散文中的词语而已,对其却无力做更多的研究,更不用说对唐宋八大家中的其他散文名家进行研究。今日,得以看见自己仰慕已久的葛晓音先生对唐宋八大家的论述,心中甚是高兴,于是就着窗外的雨声沉入了书中。
作家冯书根在通读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后,曾感叹地说:“为什么这八大家的散文时隔千年,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被一代又一代读者吟诵传唱,经久不衰?”在他看来,散文是一个声音呼唤一个声音。作者与读者在文字旷野里相遇,更是散文独具的殊胜之处。在散文的辖区,笔勾往事,文露真情,作者与读者携带各自的行囊,各补各的人生破网,却在某个神秘时刻,在文字里相遇,彼此相视一笑,挥手一别。说得真好,我们与古人在文字里相遇,无论欢笑,还是悲伤,可感可知。文字世代连续,思想千古如新。好文字,好情操,好思想,都弥足珍贵。
唐宋八大家的风采永存,今天我们读他们的散文,是对古典文化的传承,也是自身的一种升华。葛晓音的题解、注释和译文都无懈可击,对于读者理解原文必不可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唐宋八大家读后感 篇3
我对唐宋八大家是很有感情的,因为我的硕士论文就是研究韩愈散文中词语的,当时研究的时候,我就想,如果没有这些大家们,历史应该会苍白很多吧。然而,我也就是仅仅研究韩愈散文中的词语而已,对其却无力做更多的研究,更不用说对唐宋八大家中的其他散文名家进行研究。今日,得以看见自己仰慕已久的葛晓音先生对唐宋八大家的论述,心中甚是高兴,于是就着窗外的雨声沉入了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