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读后感初中合集(7)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所谓明德是规范的体例,说起来并非难题;关键在于明明德,这又是一个双向的行为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就需要循循善诱,通过传道释疑解惑,激发学生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同时,在言传的同时更可以身教。以教师自身的良好言行感染学生使其可以不断地明明德,日积月累而达到教学双方自立并立人。
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的道德本性和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体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德性,由此同样再去施之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确实可以吾日三省吾身,明明德,亲民,至善既不难;同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完美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亦不难。这就是通过《大学》篇学习受到的教益和启迪。
大学之道读后感 篇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是指“大人”之学、君子之学。道是指自然、社会规律的大学问,是大智慧之学。这里的道还应该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明德是指人本身所潜在的、天生的良好德性。儒家对于人性的基本判断是主张人本性善的,所以,儒家学者普遍认为一个人天赋中本来就具足良好的品德。在这一点类似于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佛教观点,人人皆有佛性。亲民按照朱熹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不仅要自明其德,还要推己及人,去帮助他人获得良好的品德,亲民还可以理解为友爱他人、亲近他人,这两种解释并无矛盾。止在这里是指达到目标,致善则是指人生的最高目标和境界。
“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致善”被称为“大学”的三纲领。
这一个开头虽然只有不多的几个字,但其含义确是极其深刻和重要的,是《大学》的核心思想所在。
亲民、至善——大学之道强调的不仅是人的道德本性和道德实践,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亲民,说到底就是将自己的道德修养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体认到自己心灵中所具有的诚明德性,由此同样再去施之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创造出一个和谐社会,这样就能做到大学之道所谓的“止于至善”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确实可以吾日三省吾身,明明德,亲民,至善既不难;同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完美修身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亦不难。这就是通过《大学》篇学习受到的教益和启迪。
大学之道读后感 篇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是指“大人”之学、君子之学。道是指自然、社会规律的大学问,是大智慧之学。这里的道还应该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明德是指人本身所潜在的、天生的良好德性。儒家对于人性的基本判断是主张人本性善的,所以,儒家学者普遍认为一个人天赋中本来就具足良好的品德。在这一点类似于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佛教观点,人人皆有佛性。亲民按照朱熹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不仅要自明其德,还要推己及人,去帮助他人获得良好的品德,亲民还可以理解为友爱他人、亲近他人,这两种解释并无矛盾。止在这里是指达到目标,致善则是指人生的最高目标和境界。
“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致善”被称为“大学”的三纲领。
这一个开头虽然只有不多的几个字,但其含义确是极其深刻和重要的,是《大学》的核心思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