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主人叫醒读后感汇聚(4)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下面让我再带大家回到这本书的意境里。
这是一本合集,它收录了作者十多年间的文章,主题从时评政治到影评书评再到自己这十年间的思考变化
他想要相信什么,并没有清清楚楚的讲述,他想要相信谁,也没有直白地说出,他只是想大声说出自己想要做出"相信"的选择。他想要告诉我们:在这个乌烟瘴气的时代,在这个颠倒是非的时代,不论是红十字会里的黑幕,还是动车事故里的态度,每一个呐喊都在宣告着群体的不信任。在这种状态下,失败主义已经成为了一种情绪在弥漫,似乎总有一种向下的力量要将所有人拉低,总有一种执拗的怀疑要撕破热闹道主义的温情面纱。每一个个体都在阵痛,每一个灵魂都在忍受煎熬,人们在无力改变中"深深地不相信",除非放弃自身的价值标准,和这个肮脏时代握手言和,或者闭上眼睛选择装睡。
但即便如此,在如此糟糕的背景下,他依旧认为,一个人依然可以选择一种合乎德性的生活,并以此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不仅仅做个"好人",还可以做个好公民。
周濂在此书中传达思想多通过时评的方式,因为对于传统读者来说,时评具有形式美、思辨美和一定的内涵,很明显的优势是能联系起读者,激起共鸣。但时评也有自身的瓶颈,因为时评的体量太小,多是表态,并无多少论证空间,这就很容易走向情绪化、空洞化、口号化,落入决定论的窠臼。很多时候,给一个结论,或者灌输一种情绪,不如给一种思维方法和一个看问题的角度。
思考的趣味本应在论证过程中碰撞出火花,如果只是给一个答案,那么就很可能成为新的反智。这本书的时评形式新颖,善于从最新、最鲜活或者最具备争议的案例、理论、事件入手,与我们当下的背景相结合,打开了一片不一样的视界。虽然如此,此书依旧存在瑕疵,比如带有强烈的学院派的风格,钟爱旁征博引,并没有像他推崇的老师陈嘉映先生那般平实和易懂,书中的最后一章几篇作者在大学的演讲,信息量颇大有些招架不住,全不如之前几章浅入深出、春风拂面。即便周濂是一位随笔和时评的撰稿人,也不能忽视他的根基依旧政治哲学,就像我们生活中与人的交流无法忽视其专业和生活背景一样,对于这本书的受众而言,他所做的已是相当之好,并不影响此书成为一本值得阅读、引人思考的好书。
这是一本合集,它收录了作者十多年间的文章,主题从时评政治到影评书评再到自己这十年间的思考变化
他想要相信什么,并没有清清楚楚的讲述,他想要相信谁,也没有直白地说出,他只是想大声说出自己想要做出"相信"的选择。他想要告诉我们:在这个乌烟瘴气的时代,在这个颠倒是非的时代,不论是红十字会里的黑幕,还是动车事故里的态度,每一个呐喊都在宣告着群体的不信任。在这种状态下,失败主义已经成为了一种情绪在弥漫,似乎总有一种向下的力量要将所有人拉低,总有一种执拗的怀疑要撕破热闹道主义的温情面纱。每一个个体都在阵痛,每一个灵魂都在忍受煎熬,人们在无力改变中"深深地不相信",除非放弃自身的价值标准,和这个肮脏时代握手言和,或者闭上眼睛选择装睡。
但即便如此,在如此糟糕的背景下,他依旧认为,一个人依然可以选择一种合乎德性的生活,并以此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不仅仅做个"好人",还可以做个好公民。
周濂在此书中传达思想多通过时评的方式,因为对于传统读者来说,时评具有形式美、思辨美和一定的内涵,很明显的优势是能联系起读者,激起共鸣。但时评也有自身的瓶颈,因为时评的体量太小,多是表态,并无多少论证空间,这就很容易走向情绪化、空洞化、口号化,落入决定论的窠臼。很多时候,给一个结论,或者灌输一种情绪,不如给一种思维方法和一个看问题的角度。
思考的趣味本应在论证过程中碰撞出火花,如果只是给一个答案,那么就很可能成为新的反智。这本书的时评形式新颖,善于从最新、最鲜活或者最具备争议的案例、理论、事件入手,与我们当下的背景相结合,打开了一片不一样的视界。虽然如此,此书依旧存在瑕疵,比如带有强烈的学院派的风格,钟爱旁征博引,并没有像他推崇的老师陈嘉映先生那般平实和易懂,书中的最后一章几篇作者在大学的演讲,信息量颇大有些招架不住,全不如之前几章浅入深出、春风拂面。即便周濂是一位随笔和时评的撰稿人,也不能忽视他的根基依旧政治哲学,就像我们生活中与人的交流无法忽视其专业和生活背景一样,对于这本书的受众而言,他所做的已是相当之好,并不影响此书成为一本值得阅读、引人思考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