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立世忠信为先读后感合集(5)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作为教师,在阅读中对其中和教育教学相关的内容感受最深。对于学习这个问题,《论语》第十五章中讲到:“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意思是说自己并不是学得很多又都能记得住的人,而是用一条中心线索把所学的内容贯穿起来。这让我很有感触,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而要理解,要融会贯通,多么不容易。
又如第七章《述而》中讲到:“子曰:‘不愤不起,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寻求答案而又寻求不到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心中有了答案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开导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他几个方面,我就不再教他了。”我想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内容都理解吸收进去,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但我们又不能不看到现实中有些学生眼睛看着黑板,人却已不知神游何处。学习时他们看的不是课本而是参考书,考试前拼命记公式,于是地理不看地图,历史不看年历,平时考试可能结果不错,但绝不可能有完整的知识概念。
现在的学生读书都要求“高效”,应付众多的考试,对策就是临考前借助参考书复习资料强迫记忆最快。但如此又怎能让学生喜欢学习,又怎能要求他们举一反三呢?面对这种问题,孔子当年的一句“不复也”可以说道出了无数教师心中的“悲凉”,但我们能够放弃吗?不能。如何去做,才是真正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考的。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2
初读《论语》,竟莫名其妙的被它诗性的光辉和崇高的灵魂所征服,为它的灵性,更为它的精神。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一种体验。这是一种知识学到后的心情体验。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当我们完成一项从未完全掌握的工作,当我们切身明白一条早已耳熟能详的道理,是否会会心一笑呢?
又如第七章《述而》中讲到:“子曰:‘不愤不起,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寻求答案而又寻求不到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心中有了答案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开导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他几个方面,我就不再教他了。”我想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内容都理解吸收进去,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但我们又不能不看到现实中有些学生眼睛看着黑板,人却已不知神游何处。学习时他们看的不是课本而是参考书,考试前拼命记公式,于是地理不看地图,历史不看年历,平时考试可能结果不错,但绝不可能有完整的知识概念。
现在的学生读书都要求“高效”,应付众多的考试,对策就是临考前借助参考书复习资料强迫记忆最快。但如此又怎能让学生喜欢学习,又怎能要求他们举一反三呢?面对这种问题,孔子当年的一句“不复也”可以说道出了无数教师心中的“悲凉”,但我们能够放弃吗?不能。如何去做,才是真正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考的。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2
初读《论语》,竟莫名其妙的被它诗性的光辉和崇高的灵魂所征服,为它的灵性,更为它的精神。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一种体验。这是一种知识学到后的心情体验。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当我们完成一项从未完全掌握的工作,当我们切身明白一条早已耳熟能详的道理,是否会会心一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