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徐棻读后感汇聚(28)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不管被贬到哪里,他都是豁达,乐观,帮助当地老百姓。人活成苏轼,已经成仙。当时海南岛土著居民说他是文曲星下凡,他是当之无愧。
人有才有德,还必须有本事。我们是不是可以向上帝祈祷,希望中国再来一个苏东坡。但话又说回来,也许已经早就有了像苏轼一样的人,可能还有不少,只是不为我们所知。他们没有被贬,而是被“封口”,可惜可叹。就是神仙,连最基本的言论自由都没有,我还能指望他所什么呢?
《苏东坡》观后感10
由于出品方是湖北黄冈,所以整个片子有点像“苏东坡在黄州”,这点可以理解,更何况黄州对于苏东坡来说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地理坐标;整个成片共为六集,其实加在一起也只有120分钟来讲述千年苏东坡,从成本的控制上来说也可以理解;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影片为我们展现了过量的“洋人看苏东坡”:东坡肉,要洋人告诉我们好吃;《水调歌头·中秋》,要洋腔洋调来唱给我们听;东坡书画,要洋人来给我们点评好在哪里;东坡的文学地位,要洋人来下结论,弄得在下还以为是什么汉学海外传播的节目呢,有美国人、法国人、日本人、新加坡人……当韩国学者出镜时,老夫不禁虎躯一震:难道苏东坡也要被“认祖归宗”了?
玩笑归玩笑,但问题来了:如果目的真是搞搞海外传播,当然无可厚非;如果主题是关于一个大文艺家的“世界旅行”,虽然很可能并没有那么多的学术支撑,逻辑上倒也还说得过去;然而问题是,这个片子是拍给国内观众看的。哈佛大学或早稻田大学的研究者,在苏东坡这个问题上就能比国内众多的苏学学者提供给观众更准确、更有用的信息?当然未必。这样做,无非要追求所谓的“国际化”,给人一种“好洋气”的观感,以此来增加权威性,就像时下常见的很多大而不当、只是为了追求高大上的“国际学术会议”那样。这里面有没有一股“崇洋”的心理在起作用?当然您可以质疑在下玻璃心,但我们可以用学术水准来衡量,或者东坡在海外真实的大众认知度来判断;如果和事实比较起来刚好相反,难道这不是“文化自信”的问题?
人有才有德,还必须有本事。我们是不是可以向上帝祈祷,希望中国再来一个苏东坡。但话又说回来,也许已经早就有了像苏轼一样的人,可能还有不少,只是不为我们所知。他们没有被贬,而是被“封口”,可惜可叹。就是神仙,连最基本的言论自由都没有,我还能指望他所什么呢?
《苏东坡》观后感10
由于出品方是湖北黄冈,所以整个片子有点像“苏东坡在黄州”,这点可以理解,更何况黄州对于苏东坡来说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地理坐标;整个成片共为六集,其实加在一起也只有120分钟来讲述千年苏东坡,从成本的控制上来说也可以理解;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影片为我们展现了过量的“洋人看苏东坡”:东坡肉,要洋人告诉我们好吃;《水调歌头·中秋》,要洋腔洋调来唱给我们听;东坡书画,要洋人来给我们点评好在哪里;东坡的文学地位,要洋人来下结论,弄得在下还以为是什么汉学海外传播的节目呢,有美国人、法国人、日本人、新加坡人……当韩国学者出镜时,老夫不禁虎躯一震:难道苏东坡也要被“认祖归宗”了?
玩笑归玩笑,但问题来了:如果目的真是搞搞海外传播,当然无可厚非;如果主题是关于一个大文艺家的“世界旅行”,虽然很可能并没有那么多的学术支撑,逻辑上倒也还说得过去;然而问题是,这个片子是拍给国内观众看的。哈佛大学或早稻田大学的研究者,在苏东坡这个问题上就能比国内众多的苏学学者提供给观众更准确、更有用的信息?当然未必。这样做,无非要追求所谓的“国际化”,给人一种“好洋气”的观感,以此来增加权威性,就像时下常见的很多大而不当、只是为了追求高大上的“国际学术会议”那样。这里面有没有一股“崇洋”的心理在起作用?当然您可以质疑在下玻璃心,但我们可以用学术水准来衡量,或者东坡在海外真实的大众认知度来判断;如果和事实比较起来刚好相反,难道这不是“文化自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