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的观后感汇编(5)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而结尾那一段,几乎没有任何煽情的场景——除了最后徐帆和张默在茅草丛里换棉裤的时候响起了音乐——我的心里却一直在悲伤。为那个时代的河南人,以及蒋介石。他太不容易。最后一次不知不觉的流下眼泪,是结尾时的字幕出现了“1949年,蒋介石战败,退踞台湾”。
我们都知道,《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很好看,不过它和《一九四二》不属于一种类型。在毫不犹豫的为前者打满五颗星的时候,真的有必要狠狠的给后者一个大差评吗?
固执与偏见是一张需要撕破的蒙脸纸,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细数一下,我们到底有多少次在没有探究真相的情况下让一种来源于别处的态度在自己心中先入为主?这样不好啊。
我关注的不是这部影片,而是背后那段沉重的历史。——题记
“饿死还是当亡国奴”是个伪命题
一九四二年,国民政府抛弃了1000万灾民,让他们自生自灭,把他们视作乱摊子抛给了日本人。在国民政府的眼中,几百万灾民的生计在抗战大业面前几乎不值一提,就像二十年之后几千万人的生存在国家建设的“大仁政”里也不值一提一样。抽象的国家宏大的需要压倒了具体国民的生死存亡。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经由程朱理学所树立的传统道德观在国家层面就成了“宁死不做亡国奴”的道德律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的那段话堪为代表:“老百姓死了,土地还是中国人的;可是如果当兵的饿死了,日本人就会接管这个国家”。于是,我们看到,旱灾蝗灾并起之下,军粮照征不误;灾民的生死小业让位于抗战的生死大业。
美国记者白修德看不懂。没有经历过极权社会的美国人,政府权力受到限制的美国人,享受一流政治文明的美国人,当然看不懂。他们不懂“是饿死还是做亡国奴”的二分逻辑,也不懂为何一个政府能对几千万人流离失所置之不理。在他们看来,饿死和亡国奴并不是绝然对立的,任何战争最终为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国民的生存和尊严。民都没了,国又何在?
我们都知道,《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很好看,不过它和《一九四二》不属于一种类型。在毫不犹豫的为前者打满五颗星的时候,真的有必要狠狠的给后者一个大差评吗?
固执与偏见是一张需要撕破的蒙脸纸,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细数一下,我们到底有多少次在没有探究真相的情况下让一种来源于别处的态度在自己心中先入为主?这样不好啊。
我关注的不是这部影片,而是背后那段沉重的历史。——题记
“饿死还是当亡国奴”是个伪命题
一九四二年,国民政府抛弃了1000万灾民,让他们自生自灭,把他们视作乱摊子抛给了日本人。在国民政府的眼中,几百万灾民的生计在抗战大业面前几乎不值一提,就像二十年之后几千万人的生存在国家建设的“大仁政”里也不值一提一样。抽象的国家宏大的需要压倒了具体国民的生死存亡。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经由程朱理学所树立的传统道德观在国家层面就成了“宁死不做亡国奴”的道德律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的那段话堪为代表:“老百姓死了,土地还是中国人的;可是如果当兵的饿死了,日本人就会接管这个国家”。于是,我们看到,旱灾蝗灾并起之下,军粮照征不误;灾民的生死小业让位于抗战的生死大业。
美国记者白修德看不懂。没有经历过极权社会的美国人,政府权力受到限制的美国人,享受一流政治文明的美国人,当然看不懂。他们不懂“是饿死还是做亡国奴”的二分逻辑,也不懂为何一个政府能对几千万人流离失所置之不理。在他们看来,饿死和亡国奴并不是绝然对立的,任何战争最终为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国民的生存和尊严。民都没了,国又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