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之王的观后感合计(7)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从生活中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哲理,也许准确地说是从我们通常都会需要的情况或是都会思考的问题出发,来谈一些看法。例如在《旅 游=旅游?》一文中,有这样三个问句“恬静的陶醉在哪里?真正的精神愉悦在哪里?与大自然的交融在哪里?”从一个旅游的现象而引出这样三个问题的思考,而这些思考其实不仅限于旅游,而是我们的生活。
他的文章不仅是故事加感想的散文,也许是我有短时间看了太多的《读者》,基本上对一个故事加上就是论事的一点评论的八股格式,而大多是些信念、注重细节之类的,写出某个具体的道理,而读者很难有自己进一步的思考,缺乏“可持续发展”性。他的散文至少也是事情加思想,而给读者留下了继续思考的余地。
他的散文融合了生活和哲学。有他的散文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虽然深刻,但是不干涩。前几日看了几页《苏菲的世界》,虽然把哲学放在了有丰富情节的故事之中,但终究是有“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基本哲学命题,需要集中的思考,也许也有一些对思想的压力,这样的思考是有味道的。但是在周国平的散文中,借生活事件和寻常的命题而思考一下人与自然、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轻松的思考体验。既有一种思考的快乐,又不至于有思想的压力,在我看来,这也是他的一个成功之处。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想,与社会的现象相违背。《何必名校》便是如此的一篇,记得陈丹青有篇《教育的现实和现实的教育》,主题显然一致。但是陈丹青是借中美教育之差异而同批中国教育体制,也许是因为此文作序的需要,而《何必名校》则是通过自己小时候经历的描述来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周国平散文,甚至包括今日在看的随笔集《人与永恒》,都是从自身出发,通常用第一人称(我在摘抄中有一段评论),更具主体性,而少一些排他性。也许有对现实的坦然。
他的文章不仅是故事加感想的散文,也许是我有短时间看了太多的《读者》,基本上对一个故事加上就是论事的一点评论的八股格式,而大多是些信念、注重细节之类的,写出某个具体的道理,而读者很难有自己进一步的思考,缺乏“可持续发展”性。他的散文至少也是事情加思想,而给读者留下了继续思考的余地。
他的散文融合了生活和哲学。有他的散文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虽然深刻,但是不干涩。前几日看了几页《苏菲的世界》,虽然把哲学放在了有丰富情节的故事之中,但终究是有“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基本哲学命题,需要集中的思考,也许也有一些对思想的压力,这样的思考是有味道的。但是在周国平的散文中,借生活事件和寻常的命题而思考一下人与自然、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轻松的思考体验。既有一种思考的快乐,又不至于有思想的压力,在我看来,这也是他的一个成功之处。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想,与社会的现象相违背。《何必名校》便是如此的一篇,记得陈丹青有篇《教育的现实和现实的教育》,主题显然一致。但是陈丹青是借中美教育之差异而同批中国教育体制,也许是因为此文作序的需要,而《何必名校》则是通过自己小时候经历的描述来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周国平散文,甚至包括今日在看的随笔集《人与永恒》,都是从自身出发,通常用第一人称(我在摘抄中有一段评论),更具主体性,而少一些排他性。也许有对现实的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