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欧洲文明的起源观后感集锦(4)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窃以为这本书非常适合20左右受过初高中历史程式化训练又对人类历史和当代问题颇有兴趣的青年。我早已结束大学,不能说有多少积累,但是读的时候会频频点头,与自己的史观契合,如果早个十来年,我一定会惊叹,啊呀怎么跟中学讲得不一样?这本书就好像是把我十来年零星思考和感悟的历史织成了完整的长卷。当然,不是说我对内容样样赞同,而是本书的思维方式让人愉悦。
作为教材,本书既有知识,又有形成知识的过程,还有对既有思维方式的`反思。在把握西方文明的几个关键问题上,比如科学和宗教的关系,封建与专制,民族国家的建立,民主制度的形成等,作为通论,细节不多,但关键事件鲜明;虽有单独的概念阐释,又在时空上彼此串联。虽是西方文明通论,但毕竟东方分享着同一个时间,一些东西方对比,意不在对立分割,而是强调社会情景的作用。
因此,在本书里你会看到熟悉的概念的不同解释和深层思想的探寻,你会看到熟悉的史实的不同的解释,你会看到对西方标榜的种种优越的略带调侃的反对。最重要的是,你一气呵成的看完,会有新的想法,想去探究更细节的历史,不将东西对立,不盲目相信贴着标签的史实。
《西方那一块土》读后感4
不仅仅是简单梳理了一遍西方文明,这本《西方那一块土》其实是十五次课时的讲稿整理,所以段落分得挺清楚,遣词造句也比较口语化,易于理解。西方文明自然是相对于东方文明而言的,本书从人类刚刚出现讲起,直讲到当代,时间跨度很长,但讲述起来,倒也不是浮光掠影,而是很有重点,也有亮点,还时不时纠正一般人对于文明文化认知上的误区。
有些问题上,钱乘旦教授不会仅仅转述通常的观点,比如“劳动创造人”这个大家都知晓的道理,但在钱教授这边,他就在逻辑上深挖下去。比如看到一个东西在劳动,那他就是人了,因为只有人能劳动。但那人已经在劳动了,那劳动又怎么去“创造”他呢?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劳动创造工具,从而创造人,这一描述有点太表层化,更准确的说法是“站”解放了双手,才会让人类创造工具,劳动起来,成为可能。
作为教材,本书既有知识,又有形成知识的过程,还有对既有思维方式的`反思。在把握西方文明的几个关键问题上,比如科学和宗教的关系,封建与专制,民族国家的建立,民主制度的形成等,作为通论,细节不多,但关键事件鲜明;虽有单独的概念阐释,又在时空上彼此串联。虽是西方文明通论,但毕竟东方分享着同一个时间,一些东西方对比,意不在对立分割,而是强调社会情景的作用。
因此,在本书里你会看到熟悉的概念的不同解释和深层思想的探寻,你会看到熟悉的史实的不同的解释,你会看到对西方标榜的种种优越的略带调侃的反对。最重要的是,你一气呵成的看完,会有新的想法,想去探究更细节的历史,不将东西对立,不盲目相信贴着标签的史实。
《西方那一块土》读后感4
不仅仅是简单梳理了一遍西方文明,这本《西方那一块土》其实是十五次课时的讲稿整理,所以段落分得挺清楚,遣词造句也比较口语化,易于理解。西方文明自然是相对于东方文明而言的,本书从人类刚刚出现讲起,直讲到当代,时间跨度很长,但讲述起来,倒也不是浮光掠影,而是很有重点,也有亮点,还时不时纠正一般人对于文明文化认知上的误区。
有些问题上,钱乘旦教授不会仅仅转述通常的观点,比如“劳动创造人”这个大家都知晓的道理,但在钱教授这边,他就在逻辑上深挖下去。比如看到一个东西在劳动,那他就是人了,因为只有人能劳动。但那人已经在劳动了,那劳动又怎么去“创造”他呢?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劳动创造工具,从而创造人,这一描述有点太表层化,更准确的说法是“站”解放了双手,才会让人类创造工具,劳动起来,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