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罗阳观后感汇集(3)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一是要不要用权?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虽然校长的责任大于权力,但是责任本身也是一种权力。法律赋予了校长依法管理学校的权力,校长要用手中的权力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维护学校的公平与正义,保护师生的正当权利不受侵害。校长手中的权力不是为自己谋私利,而是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担当尽责。如果校长不善于用好权,就是对教育事业的不负责任。
二是为谁用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权为民所赋”的观点,强调“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是领导干部应有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很明显,校长要为师生和家长用权,要用权力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让教师有成就感,让学生有幸福感,让家长有成功感。这才是衡量为谁用权的标尺。
三是怎么用权?我的观点是科学用权,善于分解权力,不要集中权力。学校里的事务繁杂,有些事务本身就裹挟着小小的权力,校长要善于把权力与义务对等下放,只要做好监管,权力不用偏,就不怕权力下放。要用制度规范权力,减少个人手中的实际权力。这几年,我们下大力气修订制度,把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制度化,用数据对教职工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公开透明,看似减少了校长手中的权力,但推进了学校的民主化进程,减少了矛盾,营造了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
二、怎么理解“真抓实干”?
一是要用真心、真情教书育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他们触摸的是灵敏的心弦,弹奏的是诗意的乐章。作为校长,衡量教师是否优秀的第一标准,是看他是否有一颗关心、爱护学生的爱心。师爱是发自教师内心深处的真爱和真心,只有爱得深,爱得严,才能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上根植美好和梦想,所以,学校师德教育要细腻、要具体,老师们不爱假、大、空的说教。
二是要有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实干兴邦,实干兴校。学校要发展,需要一大批真抓实干的教职工。教职工的实干精神从哪里来?一是来源于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干在前列,教师自然不敢懈怠。二是来源于管理,要通过营造务实干事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严格科学的考评机制,引导教职工爱校如家,舍小家为大家,苦干、实干、巧干,干出成效,促进学校发展。
二是为谁用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权为民所赋”的观点,强调“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是领导干部应有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很明显,校长要为师生和家长用权,要用权力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让教师有成就感,让学生有幸福感,让家长有成功感。这才是衡量为谁用权的标尺。
三是怎么用权?我的观点是科学用权,善于分解权力,不要集中权力。学校里的事务繁杂,有些事务本身就裹挟着小小的权力,校长要善于把权力与义务对等下放,只要做好监管,权力不用偏,就不怕权力下放。要用制度规范权力,减少个人手中的实际权力。这几年,我们下大力气修订制度,把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制度化,用数据对教职工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公开透明,看似减少了校长手中的权力,但推进了学校的民主化进程,减少了矛盾,营造了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
二、怎么理解“真抓实干”?
一是要用真心、真情教书育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他们触摸的是灵敏的心弦,弹奏的是诗意的乐章。作为校长,衡量教师是否优秀的第一标准,是看他是否有一颗关心、爱护学生的爱心。师爱是发自教师内心深处的真爱和真心,只有爱得深,爱得严,才能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上根植美好和梦想,所以,学校师德教育要细腻、要具体,老师们不爱假、大、空的说教。
二是要有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实干兴邦,实干兴校。学校要发展,需要一大批真抓实干的教职工。教职工的实干精神从哪里来?一是来源于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干在前列,教师自然不敢懈怠。二是来源于管理,要通过营造务实干事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严格科学的考评机制,引导教职工爱校如家,舍小家为大家,苦干、实干、巧干,干出成效,促进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