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全场最佳观后感汇集(11)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昨天的心理学课,刘老师告诉我们在学校,老师要培养孩子的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性品质。认知品质包括智能、创造性和元认知能力。但是大多数老师和家长一直在抹杀孩子的创造力。附上一首昨天课堂里由全班同学现场创作的一首童诗:
宝宝画了一个苹果,一个黑色的苹果
妈妈问,为什们是一个黑色的苹果?
宝宝说,因为这是一个黑夜里的苹果。
宝宝画了一个苹果,一个黑色的苹果
妈妈问,为什们是一个黑色的苹果?
宝宝说,因为这是一个来自外太空的苹果。
宝宝画了一个苹果,一个黑色的苹果
妈妈问,为什们是一个黑色的苹果?
宝宝说,因为这是一个穿着黑衣裳的苹果。
(起因过程结果就不详说了)
个性品质里包括独立性、坚持性、自信心、求知欲、自尊心、成就动机、情绪调控、自制力、责任感等等。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这也提醒我,以后如果成了一名教师以后,智力这种先天决定的因素无法改变,但是这些非智力因素培养起来,孩子会变得非常强大。这样的孩子,想学习不好都难。
适应性品质有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生理适应、职业适应、社会环境适应、人际环境适应、应激情景适应等。
看一部电影,总结昨天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间太晚了,不说了,睡觉!
印度电影《起跑线》观后感【3】
最近一家三口去看了印度电影《起跑线》,电影反映的择校热问题,相信会引起不少中国家长的共鸣。对于普通家庭是否有必要送孩子上名校,名校是否华而不实满足虚荣,怎样培养健康、快乐、善良的孩子,这些问题也许能在影片里找到答案。
影片讲了印度德里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拼尽全力送孩子上名校的故事。主人公拉吉是一个时装店老板,在妻子的怂恿下,为了让年幼的女儿上一所名校,不惜举家搬迁到名校旁的富人区,尽力融入富人圈子未果。拉吉高价报了帮助上名校的咨询机构,按照咨询顾问的要求进行了各种努力仍未被名校录取。听说名校对贫困家庭孩子有录取名额,又咬牙假扮穷人,搬到穷人区生活,接受名校派来的调查员的审核。拉吉一家因为语言、生活习惯等原因无法融入富人社会,又因为难以适应艰苦条件等原因难以融入底层社会,闹出了不少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