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逃离德黑兰观后感精选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周六在家闲着没事,观赏了一下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逃离德黑兰》,故事挺简单,说的是在1979年,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刚刚取得伊斯兰革命胜利的伊朗人民团团包围,66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为人质长达444天。期间,一位精通伪装技巧的的中情局特工托尼·门德兹策划了一个营救方案,成功地将困在加拿大驻伊朗使馆的6名美国外交官带离伊朗。在营救过程中,门德兹自己伪装成一个电影制片人,6名外交官则谎称是和门德兹一起的剧组工作人员,他们正在拍摄的电影叫“Argo”。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个人感觉这样一部电影并没有太多的精彩之处。故事整体节奏感还行,两个小时下来并不感觉拖沓,但要说有什么令人激动的场面就免谈了。对于电影没有什么研究的我觉得此片能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估计是美国人也很喜欢选一些主旋律的电影。这部片子一方面宣扬了中情局特工的机智与奉献,很好的拍了美国政府的马屁;同时又展现了好莱坞电影人对于祖国的杰出贡献,成功的向电影圈的人献花;同时还侧面批评了美国支持的巴列维王朝的腐败无能,迎合了普通大众的心理感受。小本同志的政治觉悟是很高的",虽然本次没有得最佳导演奖,但以后如果从政的话应该是有前途的,毕竟,好莱坞明星成为州长、总统的先例也都是有的。
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把美国与伊朗之间的冲突划归于文明的冲突,基督教的西方式现代文明同伊斯兰教的非西方式文明之间的冲突,也许美国与伊朗确实存在这样的矛盾,但我绝不以为是主要的。二战后伊朗本来赶走国王建立了民族国家,结果美国人又扶植巴列维国王,结果是在伊朗搞专制独裁与警察统治,大量伊朗人民在生死线上艰难求生,国王却过着豪奢无比的生活,甚至连每天的饮食都从法国空运过来。伊朗人民在1979年再度推翻巴列维王朝,美国又再次为巴列维提供庇护。此后80年代又支持伊拉克与伊朗开战,八年两伊战争另多少伊朗人家破人亡,而美国至今依然不愿意放过伊朗,处处制裁伊朗。以上种种行为恐怕不是一句“文明的冲突”可以解释得了得。假设伊朗没有石油,美国还会那样关心伊朗妇女是否有权利可以不戴头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