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最后的武士文化冲突观后感汇合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最后的武士文化冲突观后感汇合66句



看完《最后的武士》这部电影,我的内心充满了东西方文化的冲撞,我不禁觉得中国与日本的命运和历史是何其相似,但却又那么的截然不同。
电影的时代背景是明治维新——一个对于日本来说绝对不容忽视的历史阶段,全面西化是维新的一个主要主旨。自1854年“黑船事件”日本被迫开国以后,全面渗入的西方文化和资本主义架构的体制与传统的旧体制下的武士文化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同时日本不甘受制于人,想与各西方列强分庭抗礼,于是西方文明与日本残存的旧文明于19世纪末的日本开始了激烈的斗争。而后来明治维新的的确确是成功了,日本跻身为世界强国之列。
对于中国人来看,日本曾经是一个多么熟悉和相似的国家,都有着相似的儒家和佛教等东方文化。但是在日后的20世纪两者之间的距离却是那么的遥远。为什么?是当时的中国缺少有识之士?是中国缺少资源?还是我们缺少些什么了?这真的很难回答。突然我想起了一个词——科学技术。电影中武士们对着日本近代新军近乎自杀的万岁冲锋,这简直就像摆在近代火器面前的一场屠杀。落后就要挨打,拳头才是硬道理。所以,我明白了日本人为什么想千方百计的脱亚入欧。因为他们不仅不想被人欺负,他们还想欺负别人。
相对于,清朝的中国,我们也是实行过“维新”,可惜不够百日就流产了。他们也建立过新军队,可是他们的战斗力却怎么也比不上列强。一直到20世纪中期,中国怎么也无法将自己的国家与现代科技磨合起来,一直处于内战和被侵略的阶段。记得台湾作家柏杨说过:“日本人学什么都像,可东西传来中国,就什么都变了样”。其实中国人学东西很快,同时也很聪明,只是当时人们会被一些误解的思想无形的束缚住。中国人受儒家思维影响很深,里面有很多好的思想,也有部分腐朽的思想,同时人们也容易将一些好的东西误解掉。例如:儒家讲求“明哲保身”,这本身就很好,以正确的行为准则来保证自身的名声。可是这经常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官僚所利用,所谓的“明哲”,在他们的心中早已变成保证自己的私利不受侵害的借口。当时的一国之首慈禧太后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动用北洋舰队的"军费来为自己修建豪华宫殿,一边独享太平盛世,一边置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国家,怎么维新也是维不出光明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