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欲晓记录片观后感精练(20)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清代顾炎武:(《资治通鉴》和《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清代曾国藩:“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近代学者梁启超:“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如此多的美誉,似乎《资治通鉴》已成为君臣治国不可或缺之书,但我却纳闷:“自北宋神宗以来,至清末溥仪为止,却没有发现谁因《资治通鉴》而使一国大治的例子。”问者无心,听者是否哑口无言呢?
我本来就无知浅陋,当然不敢非议某些人心中的圣贤,也无能诽谤某些人熟读的经典,若此书真能“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何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元,明亡于清?难道那些身居庙堂之上的人不明白圣贤经典的道理吗,何至于让“蛮夷之族”侵我中华,戮我妻子,毁我家园?这显然就有点让人无法理解了。
从内容上看,《资治通鉴》包罗万象,有政治、经济、制度、军事等方面的涉猎。特别是关于政治和军事,是此书的重中之重,条理清晰,精彩纷呈,对此我也是不吝赞美。但这仍然不能改变这部书只是司马光等人的一家之言,是对历史的一种经验总结,到底能对后人有多大裨益,这恐怕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当然我并非否定此书的价值,只是希望不要迷信此书,毕竟现实社会不是武侠世界,凭借一部宝典抑或一把神剑,就能纵横江湖唯我独尊。如果有人将一本书与一国的盛衰联系起来,这简直就是风马牛相及的神逻辑,也好比有人把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拿出来洋洋得意一番,这种阿Q似的故事还是少相信为妙。
我不敢否定《资治通鉴》是一部好的历史书,我只是质疑将它推上无以复加的神坛。从史学价值来看,此书确实罕有其匹,但从一种历史总结的角度来说,它时至今日亦难担此大任。我们暂时放弃对此书的迷信,回归到一个原本的问题:我们学习历史到底是为了什么?
清代曾国藩:“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近代学者梁启超:“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如此多的美誉,似乎《资治通鉴》已成为君臣治国不可或缺之书,但我却纳闷:“自北宋神宗以来,至清末溥仪为止,却没有发现谁因《资治通鉴》而使一国大治的例子。”问者无心,听者是否哑口无言呢?
我本来就无知浅陋,当然不敢非议某些人心中的圣贤,也无能诽谤某些人熟读的经典,若此书真能“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何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元,明亡于清?难道那些身居庙堂之上的人不明白圣贤经典的道理吗,何至于让“蛮夷之族”侵我中华,戮我妻子,毁我家园?这显然就有点让人无法理解了。
从内容上看,《资治通鉴》包罗万象,有政治、经济、制度、军事等方面的涉猎。特别是关于政治和军事,是此书的重中之重,条理清晰,精彩纷呈,对此我也是不吝赞美。但这仍然不能改变这部书只是司马光等人的一家之言,是对历史的一种经验总结,到底能对后人有多大裨益,这恐怕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当然我并非否定此书的价值,只是希望不要迷信此书,毕竟现实社会不是武侠世界,凭借一部宝典抑或一把神剑,就能纵横江湖唯我独尊。如果有人将一本书与一国的盛衰联系起来,这简直就是风马牛相及的神逻辑,也好比有人把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拿出来洋洋得意一番,这种阿Q似的故事还是少相信为妙。
我不敢否定《资治通鉴》是一部好的历史书,我只是质疑将它推上无以复加的神坛。从史学价值来看,此书确实罕有其匹,但从一种历史总结的角度来说,它时至今日亦难担此大任。我们暂时放弃对此书的迷信,回归到一个原本的问题:我们学习历史到底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