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的哲学观后感汇集(6)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p43孔子强调仁和义.义是指事之宜,即应该;仁强调,不光是指魔一种特殊德性,而是指一切德性的总和;
忠,肯定方面是指己之所欲亦施于人;否定方面是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命,是指承认世界本来存在的必然性,对于外在的成败也就无所萦怀;
p47孔子三十而立,是指他这时候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而不惑,是指他这时候已成为知者,50,60而知天命,是指认识到超道德的价值.
p82惠施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发现了超乎形象的世界;
p103获得幸福的方法庄子,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使我们得到一种相对幸福;
圣人由于对万物自然本性有理解,他的心就不受世界变化的影响.用这种方法,他就不依赖外在事物,因而他的幸福也就不受外界事物的限制;可以说已经得到绝对幸福.
p153法家韩非子.势:是指权利,权威;法:是指法律法制;术是指办事用人的`方法和艺术,也就是政治手腕;
p222新道家.圣人高度理解万物之性,所以他的心不受万物变化的影响.他以理化情
p232佛学的一般概念,宇宙的心的概念,和形上学的负的方法;
觉悟的确切意义.是指个人与宇宙的心的统一,或者说与所谓的佛性的同一;
中道宗的方法,所谓二谛义.第一层次,普通人以万物为实有,而不知无.第二层次,说万物是有,但是说万物是无也是片面的;事实上,有就是无;应当说不片面的中道,在于理解万物非有非无;第四层次,中道在于不片面,意味着进行区别,而一切区别的本身就是片面的.
这个否定一切,就可以达到庄子哲学中的坐忘,佛家称之为涅槃;
p267新儒家.自然界的规律是不是人心(或宇宙的心)创造的;这历来是柏拉图的实在论和康德的观念论争论的主题
忠,肯定方面是指己之所欲亦施于人;否定方面是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命,是指承认世界本来存在的必然性,对于外在的成败也就无所萦怀;
p47孔子三十而立,是指他这时候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而不惑,是指他这时候已成为知者,50,60而知天命,是指认识到超道德的价值.
p82惠施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发现了超乎形象的世界;
p103获得幸福的方法庄子,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使我们得到一种相对幸福;
圣人由于对万物自然本性有理解,他的心就不受世界变化的影响.用这种方法,他就不依赖外在事物,因而他的幸福也就不受外界事物的限制;可以说已经得到绝对幸福.
p153法家韩非子.势:是指权利,权威;法:是指法律法制;术是指办事用人的`方法和艺术,也就是政治手腕;
p222新道家.圣人高度理解万物之性,所以他的心不受万物变化的影响.他以理化情
p232佛学的一般概念,宇宙的心的概念,和形上学的负的方法;
觉悟的确切意义.是指个人与宇宙的心的统一,或者说与所谓的佛性的同一;
中道宗的方法,所谓二谛义.第一层次,普通人以万物为实有,而不知无.第二层次,说万物是有,但是说万物是无也是片面的;事实上,有就是无;应当说不片面的中道,在于理解万物非有非无;第四层次,中道在于不片面,意味着进行区别,而一切区别的本身就是片面的.
这个否定一切,就可以达到庄子哲学中的坐忘,佛家称之为涅槃;
p267新儒家.自然界的规律是不是人心(或宇宙的心)创造的;这历来是柏拉图的实在论和康德的观念论争论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