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和谐第六集观后感合集(24)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陈老师在报告中说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走近学生,学生接受了你,你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走近”、“走进”,看似只有微小的差别,或许在平时我们还会混用,但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却有大大的不同。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哪能容我们直通通的走进他们的内心,所以我们只能先走近他们。怎样才能走近他们,是不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就能走近他们,其实不尽然。如果我们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法,想当然的认为学生需要而为之,往往会产生实得其反的效果。象陈老师说的一个小事例,在假期回来的第一节课先给学生3~5钟的时间处理一下自己的事情,无非是同学几天不见了,自己遇到的新鲜事想第一时间内跟同学分享,几分钟就搞定了,既满足了学生交流的欲望,又同时给学生提了个醒儿,假期结束了。这样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剩下的就是认真上课了。回想我们多数情况下所做的,往往是想当然的认为,学生的心跑野了,得在第一时间内把这缰绳勒紧了,而事实上就不那么当然了。
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方能找到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陈老师还讲到师生关系是教育的生命线。现在都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都高举平等的口号,又是否真正做到平等。陈老师在这也举了个小例子,也是几乎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学生没写作业,“为什么没写”,“我忘了”,“你都能记住什么”。这样的对话似乎在每一个老师身上都时有发生,接下来的谈话就陷入僵局,谈话这演变成了老师自己一个人的说教,学生要么低头不语(这是好的),要么脖子一扭,脸一仰,不理你。这样沉默的反抗让老师觉得自己的师道尊严受到挑战,然后说教就变成了批评甚至讽刺挖苦,将学生推的又离我们远一些。回头看看这其中的对话过程,我们又何曾给了学生与我们平等对话的权利,学生说什么我们堵什么,学生说什么错什么,反正你没做作业就是错了,再狡辩更是错上加错。学生没有申诉的机会,我们也就无从了解学生没做作业的真实原因。
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方能找到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陈老师还讲到师生关系是教育的生命线。现在都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都高举平等的口号,又是否真正做到平等。陈老师在这也举了个小例子,也是几乎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学生没写作业,“为什么没写”,“我忘了”,“你都能记住什么”。这样的对话似乎在每一个老师身上都时有发生,接下来的谈话就陷入僵局,谈话这演变成了老师自己一个人的说教,学生要么低头不语(这是好的),要么脖子一扭,脸一仰,不理你。这样沉默的反抗让老师觉得自己的师道尊严受到挑战,然后说教就变成了批评甚至讽刺挖苦,将学生推的又离我们远一些。回头看看这其中的对话过程,我们又何曾给了学生与我们平等对话的权利,学生说什么我们堵什么,学生说什么错什么,反正你没做作业就是错了,再狡辩更是错上加错。学生没有申诉的机会,我们也就无从了解学生没做作业的真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