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泉州高甲戏的观后感精选(3)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旧社会戏班,基本上不在戏院演出,皆四处被请,流动在露天上演。每年农历的七八月份是泉州市区分角落轮流做普度的日子,还有平时某处做佛诞、庙会或是富户的"婚丧喜庆,大多会请戏班来演出。附近何处有戏,观众都会相约结伴带上板凳前往观看。地点比较远的或遇风雨天,一些戏迷也会去捧场。当时的露天戏,给无数观众带来快乐的精神享受。
旧社会的演员被歧视无地位,每到一处有时连居所都没着落,唯住在简陋民房或庙宇祠堂里,夜间皆席地而睡。
当时比较流行的有高甲戏、歌仔戏,提线掌中木偶戏、打城戏、老戏等。偶尔也有外来的大型戏,如被称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的京剧,如“天声”戏班曾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一度在西街奉贤宫上演《三国演义》多集,历时数天,吸引许多京戏爱好者前去观赏。

泉州高甲戏的观后感精选66句


过去一些地方剧种上演神话戏、鬼戏常可见,封建色彩比较浓厚,内容艺术比较简单化。最令观众担心的是广场戏时有慌乱局面发生,常因一些流氓地痞捣乱而引发恐慌,观众怕飞来横祸,在戏演至一半往往就散场。当时也流行一些笑话,例如:一些老太太不但爱看戏,而且爱憎分明。一出戏演到最后,老太太若未见斩奸臣就非常郁闷生气,看着看着打瞌睡了,忽然锣鼓一响,老太太被惊醒了,睁眼一看奸臣被斩了就赶忙拍手叫好。正如一句
戏班之间也有竞争,有时候同一地点安排二台戏进行比赛,称为“对台戏”。发生利益冲突,互相斗殴的也有。那年头有的戏班因世道不景气、萧条,散伙改行而陷入生活困境的也不少。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号召下,泉州把有数百年历史的梨园戏重新组团。许多传统剧种得到新生,有了创新与传承。诸如历史悠久又是我省五大剧种之一的高甲戏、被称为宗教喜剧的打城戏,以及歌仔戏、梨园戏、提线掌中木偶戏、南音古韵等,经常在戏院及露天戏台与观众见面。深受喜爱与好评,成为群众文化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演戏这一专业也受到国家重视,演员的社会地位得到空前提高被称为艺人,文艺工作者,有的还成长为戏剧艺术家、剧作家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