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观后感50字细选(7)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躲在屏幕之后的观众,因为一时之爽而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去演员微博“伸张正义”,以“入戏”作为挡箭牌,发泄日常生活中羞于宣之于口的污言秽语和阴暗心理,既让一部本应引发正面讨论的作品流于八卦,又让人感到提高观众素养与欣赏水平的迫切。
中国有着强大的现实主义传统,人们往往会以真实与否作为评判艺术作品、特别是大众文艺作品水平的标杆。但是,艺术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如果仅仅把作品与生活一一对照,把角色和演员完全捆绑,那么艺术尝试高于生活、反思现实的力度,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削弱了。
以“入戏”之名对演员大张挞伐,网友只图一时爽,艺术进了火葬场。名为“调笑”实为发泄的结果,是更多的优秀演员不再敢轻易接下层次丰富的反面人物,艺术创作重新回到样板戏那种好人高大全、坏人低矮矬的单一面貌。有人气、有演技的演员都去当了正面人物,作为他者的反派,就会逐渐沦为脸谱化的单薄丑角。长远来看,艺术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观众反馈没必要“非捧即骂”
我们常常问,为什么中国没有美剧里那种富有魅力的中年职业女性?那么当真有演员出演类似角色时,我们能少吐槽一句她眼角的皱纹吗?我们常常问,为什么会有“女主不能爱上两个男人”这样的可笑规定,那么编剧当真写出这样一位饱受煎熬的角色——哪怕是女配,你能不咬牙切齿痛骂“小三”吗?
全媒体时代,电视剧也好,电影、音乐、戏剧也罢,文艺作品的“走红”离不开观众在不同平台的参与、反馈。但这种反馈不见得就是浮光掠影的追捧或者谩骂,更不应该是发泄情绪的“无脑乱喷”。而是能够通过角色和情节,
就在不久前,《欢乐颂》中同样贡献了让人产生共鸣又咬牙切齿的樊胜美一家,但是微博上一组ID为“樊胜美妈妈”“樊胜美哥哥”的账号,有效引导了观众的情绪。无论是剧方营销的设定,还是热心观众的帮忙,这些角色账号的出现,成功地让观众将对角色的不满和对演员的肯定区分开来。
中国有着强大的现实主义传统,人们往往会以真实与否作为评判艺术作品、特别是大众文艺作品水平的标杆。但是,艺术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如果仅仅把作品与生活一一对照,把角色和演员完全捆绑,那么艺术尝试高于生活、反思现实的力度,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削弱了。
以“入戏”之名对演员大张挞伐,网友只图一时爽,艺术进了火葬场。名为“调笑”实为发泄的结果,是更多的优秀演员不再敢轻易接下层次丰富的反面人物,艺术创作重新回到样板戏那种好人高大全、坏人低矮矬的单一面貌。有人气、有演技的演员都去当了正面人物,作为他者的反派,就会逐渐沦为脸谱化的单薄丑角。长远来看,艺术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观众反馈没必要“非捧即骂”
我们常常问,为什么中国没有美剧里那种富有魅力的中年职业女性?那么当真有演员出演类似角色时,我们能少吐槽一句她眼角的皱纹吗?我们常常问,为什么会有“女主不能爱上两个男人”这样的可笑规定,那么编剧当真写出这样一位饱受煎熬的角色——哪怕是女配,你能不咬牙切齿痛骂“小三”吗?
全媒体时代,电视剧也好,电影、音乐、戏剧也罢,文艺作品的“走红”离不开观众在不同平台的参与、反馈。但这种反馈不见得就是浮光掠影的追捧或者谩骂,更不应该是发泄情绪的“无脑乱喷”。而是能够通过角色和情节,
就在不久前,《欢乐颂》中同样贡献了让人产生共鸣又咬牙切齿的樊胜美一家,但是微博上一组ID为“樊胜美妈妈”“樊胜美哥哥”的账号,有效引导了观众的情绪。无论是剧方营销的设定,还是热心观众的帮忙,这些角色账号的出现,成功地让观众将对角色的不满和对演员的肯定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