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残阳如血——日德兰大海战(一)大洋舰队(9)

德国的造船工业基础不及英国,1907年英国的造船产量占全世界的60.3%、而德国只占13.8%。但提尔比兹有效地运用了他的天才,使德国的造船工业以更高的效率投人到了海军军备竞赛中。到1914年,德国海军已经拥有18艘新型的主力战舰,22艘老式战列舰,41艘巡洋舰,144艘驱逐舰和30艘潜艇,此外尚有即将完工的3艘战列舰和1艘战列巡洋舰。在提供战场侦察支援方面,德国海军更喜欢使用“齐柏林”式飞艇,这种性能优越的大型硬式飞艇,可以保证在北海上空进行长时间持续的巡逻侦察。和英国海军相比,德国海军的优势在于,他们不须受遍及全球的海洋事务所羁华,可以把更大的兵力集中于大洋舰队,同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日常战术训练,这种训练使德国海军士兵的技术素质,特别是致命的炮术水平大大高于英军。
如果仅从主力舰只的数量和排水量看,德国海军明显落后于英国,从火炮口径和数量上看,德国海军的差距更大。但在一大堆可见的数字之后,德国海军主力舰只的技术性能却明显高于英国。德国军舰在这方面的优势,相当程度上要归功于提尔比兹的舰艇设计理论,提尔比兹的理论认为:“军舰的浮力有限,这个程度决定了军舰的生存力和战斗力。……由于攻击兵器的最终目的是造成水线以下部分的致命伤,所以增加浮力是军舰防御的主要手段。”

残阳如血——日德兰大海战(一)大洋舰队


根据这一理论,德国军舰的设计目标是迫求舰艇在战斗中的浮航生存性能,为此德国的设计师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增厚防护装甲;采用小隔舱,重重设置水密门;燃料舱设在两舷,以提供一定的防护作用;炮塔内弹药分置,以防中弹后引起连锁爆炸……在舰载火炮方面,提尔比兹并不过分追求大口径,而把精力主要放在改进弹药上,因为火炮口径的增大,势必引起火炮重量和后坐力的成倍增长,使得在同等非水量下不得不减少火炮数量;实验证明德国舰炮使用的穿甲爆破弹,足以穿透英军战列舰的主装甲而不会提前爆炸。两种不同的设计思想,使英德两国的战列舰从结构到性能上都具有着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对日后双方的海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当一场军备竞赛发展到了无法控制的程度后,它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战争。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刚刚过去,在世界的海洋上出现了两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装甲舰队,这两只战争怪物的出现,并不仅仅是出于个别人的好奇,它们也决不仅仅是两国统治集团的玩物,军队的最终目的就是战争,这种耗资巨大,凝结着人类文明最新成就的远洋舰队的出现,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帝国主义统治集团的最高殖民利益服务。

残阳如血——日德兰大海战(一)大洋舰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