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2023-12-21 来源:百合文库
“桃花运”一词最初源于《诗经》,在《国风·桃夭篇》中原文是这样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室人”。看来很久以前的古人就用开得极其灿烂娇艳的桃花来形容女人了。这首诗描写的是女子出嫁时的情景。用桃树的果实累累、枝叶茂盛比喻将来的后世子孙人丁兴旺,这样的女子婆家自然满意。所以古人在赞美、祝贺婚姻时常说“既和周公之礼,又符桃夭之诗”,就是出典这里。这大概是“桃花运”一词比较官方的来历。(本段内容来自互动百科)
可是我觉得诗中这位女子的出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偶遇的运气,不像是这个词语的出处。
很多人都熟悉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因为一次美丽的邂逅,有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又演绎出一段佳话。还才是偶遇的,像桃花一样美丽的运气。
第八十九回《有情人欣遇赏心事 不良妾专煞良辰景》写道:
宝玉走一路,看一路,不觉过了沁芳闸桥,来至当年黛玉葬桃花之处。宝玉远远望去,只见一丛丛桃花似仙云绯雾,迷离妖娆,向人不住微笑。宝玉折了一枝桃花细细打量,心想妹妹此时定是脸颊羞红和这桃花一般红晕,不觉笑了笑,又想:“管它什么规矩呢,我现在就给妹妹送桃花去。”如此想着,因笑着往潇湘馆来。
这不就是把“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及“人面桃花相映红”化在情节里面了吗?结合前面的情节,林黛玉葬的不就是桃花吗?写的不就是《葬花吟》吗?她后来不是写了《桃花行》吗?不就是建了个《桃花社》吗?“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薄命如斯!
不是桃之夭夭,而是花落水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