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发展史-第二部-第十三章(2)
永和七年(351年),称天王、大单于,建元皇始;永和八年(352年),苻健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建立秦国。
前秦国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原因就在于前秦天王苻坚。自从永嘉之乱五胡南下,中原就陷入了大乱,各民族间的征战仇杀就从未停止。往好的方面说,就是大家都想统一中国做中原之主;往坏的方面说,就是只知道征伐、杀戮,从没有想过如何去融合当时的各个民族,或者说想过但是却因种种原因做不到,但是到了苻坚主政时期民族问题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机。一方面,经过百年的民族战争各民族融合趋势加强,像前期那样的灭族屠杀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五胡的上层统治者也在一次次的兼并战争中意识到了武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渐渐与汉族士人达成和解(当然这个时期主要是中低层士人),这点从他们所建立政权中汉族士人的数量和地位就能明显看出来。虽然民族融合的趋势在今天看来是必然的,但在当时却并非完全如此,百年间的民族仇恨不是短时间就能消除的,所以想要强行搞民族融合,必然就会陷入悲剧,这是苻坚悲剧的根源之一。
苻坚在发动政变废掉苻生之后,自己登上了皇帝(天王)之位,开始对前秦国内进行了全面汉化改革建设,起明堂、奖农耕、兴学校、尊儒学等一系列汉化措施,同时还实行民族优抚政策,所以在《晋书·苻坚载记》中说到:“堅以境內旱,課百姓區種。懼歲不登,省節穀帛之費,太官、後宮減常度二等,百僚之秩以次降之。復魏晉士籍,使役有常聞,諸非正道,典學一皆禁之。堅臨太學,考學生經義,上第擢敘者八十三人。自永嘉之亂,庠序無聞,及堅之僭,頗留心儒學,王猛整齊風俗,政理稱舉,學校漸興。關隴清晏,百姓豐樂,自長安至于諸州,皆夾路樹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驛,旅行者取給於途,工商貿販於道。百姓歌之曰:「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鸞栖。英彥雲集,誨我萌黎。」”还有“禁老、莊、圖讖之學。中外四禁、二衛、四軍長上將士,皆令修學。
前秦国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原因就在于前秦天王苻坚。自从永嘉之乱五胡南下,中原就陷入了大乱,各民族间的征战仇杀就从未停止。往好的方面说,就是大家都想统一中国做中原之主;往坏的方面说,就是只知道征伐、杀戮,从没有想过如何去融合当时的各个民族,或者说想过但是却因种种原因做不到,但是到了苻坚主政时期民族问题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机。一方面,经过百年的民族战争各民族融合趋势加强,像前期那样的灭族屠杀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五胡的上层统治者也在一次次的兼并战争中意识到了武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渐渐与汉族士人达成和解(当然这个时期主要是中低层士人),这点从他们所建立政权中汉族士人的数量和地位就能明显看出来。虽然民族融合的趋势在今天看来是必然的,但在当时却并非完全如此,百年间的民族仇恨不是短时间就能消除的,所以想要强行搞民族融合,必然就会陷入悲剧,这是苻坚悲剧的根源之一。
苻坚在发动政变废掉苻生之后,自己登上了皇帝(天王)之位,开始对前秦国内进行了全面汉化改革建设,起明堂、奖农耕、兴学校、尊儒学等一系列汉化措施,同时还实行民族优抚政策,所以在《晋书·苻坚载记》中说到:“堅以境內旱,課百姓區種。懼歲不登,省節穀帛之費,太官、後宮減常度二等,百僚之秩以次降之。復魏晉士籍,使役有常聞,諸非正道,典學一皆禁之。堅臨太學,考學生經義,上第擢敘者八十三人。自永嘉之亂,庠序無聞,及堅之僭,頗留心儒學,王猛整齊風俗,政理稱舉,學校漸興。關隴清晏,百姓豐樂,自長安至于諸州,皆夾路樹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驛,旅行者取給於途,工商貿販於道。百姓歌之曰:「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鸞栖。英彥雲集,誨我萌黎。」”还有“禁老、莊、圖讖之學。中外四禁、二衛、四軍長上將士,皆令修學。